新华网 > > 正文

在探求军事画创新的路上 ——读李如(啸石)的画邵大箴

2015年12月30日 15:38:09 来源: 光明网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48465

    李如自幼爱画,但他走上艺坛的道路应该说顺利而又不平坦。在艺术院校受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之后,走过的弯路使他得到锻炼和磨砺,他在苦闷时用绘画来渲泄个人感情的做法,使他在反思中受益匪浅。从此,他开始明白,艺术创作虽然是极个人的事,但在根本上它与民大众的事业息息相关.它应该表现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从艺术创作规律来说,闭门造车,满足于表现个人小我的苦闷和所谓内心的情绪,作品内容与形式很容易失之于空洞与贫乏。当李如把视野扩大到他所在工作单位(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和收藏的内容时,他的创作思路豁然开朗,创作欲望油然涌现。战争,那些离他既遥远又很近的激动人心而残酷的事件,使他惊异、困惑、思考和奋进;当他试图用绘画语言描绘那些历史事件时,他面对着各种各

    样的人物,他(她)们的命运,彼此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人性的张扬与泯灭…,革命历史画和军事画创作经验前人有丰富的积累,对此李如非常尊重。但对他这位60年代出生的青年画家来说,如何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处理这些题材和事件,画出点时代感和新意来,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课题。他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创作这类题材的画,必须掌握两个要点:其一,尊重客观的历史真实,那是社会的公认与共识,是大原则;其二,要有深切的个人认识与体验,那是激活历史事件的要素。不过,不论前者还是后者,作者都需要从关爱人的角度出发,需要深入到当时各种人的处境和他们的内心世界。李如说:“军事历史画应体现画家自觉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画家心自觉地穿过社会生活的层面,历史文化的层面,艺术本体的层面,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体验和址解。”读李如的历史画和军事画,觉得他是努力这样做的。他不回避写真实的人,写人内心世界复杂、丰富的感情,在歌颂革命战争的同时,不回避战争的残酷与人遭受到的痛苦。因此,李如的历史、军事画的内容是丰富的,是值得一读的。

    李如在绘画构图上吸收了艺术史上大师们处理群体人物的经验,在画面的“势”上颇下功夫,所谓“势”就是大气势、大效果。在众多人物的画面上,最忌讳多中心,中心只能一个,多了会有凌乱感:但“中心”与其他部分又必须有机呼应,在“大势”中有起伏,有变化,造成某种韵律,节奏不应该是外在的,而应该是渗透到人物感情之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李如不少作品遵循这一原则,而在与沈嘉蔚合作的《百团大战》中,这一特点显得更加鲜明。作为人物画家,李如必须熟悉人、描绘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他深知写实人物画家必须有坚实的造型功力,他不满足已经掌握的技巧,时时处于学习的状态。他除了画大幅构图的历史画和军事画外,还常画独幅的人物画。这些作品中或单个人物或多个人物,常常带有肖像特征,有的有情节,不少人物形象以写生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写实能力。这些作品还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李如对普通的生活,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同样很关心;他在普遍人的形象中,看到他的信仰、理想和对和平的憧憬与向往。颇有意思的是,不久前李如完成了一幅题为《新世纪—无云的天空》的作品,表现人类对和平、友爱和安宁的祈祷与追求。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李如对人民战争的理解是最终为了人类和平的崇高事业。

    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历史画和革命军事画往往被人们忽视,被挤到“边缘”地位。作为“军人艺术家”,李如凭着一种责任感,凭着自己的良知和兴趣,献身于这一事业,这精神是可嘉的。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艺术“话语”的中心与边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的精神含量以及它所包含的意义。在任何时候,历史画和军事画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会占据自己应有的空间。

    相信只要李如执着于艺术事业,不断关注现实,随着艺术修养的提高和艺术技巧的精益求精,

    他会是很有作为的。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婷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58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