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老兵为何看守侵华日军旧炮楼近30年?

2016年03月24日 08:12:16 来源: 中国国防报

  保护军事遗存 保护凝固的民族记忆

  ■本报记者 汪 娜 特约通讯员 和 平

  坐上京沪高铁,从北京往南,当列车开到沧州南10公里处,往窗外看,在紧邻铁路桥的东侧,有一座炮楼静静地矗立着。

  这座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座旧日军炮楼是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保护好这座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炮楼,退伍军人曹文通已经看守、修缮近30年:“1937年,日军为继续南侵,对津浦铁路实行重点保护,在铁路沿线修建了许多据点,这个炮楼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我还能动,我就守在这里,把炮楼完完好好地交给子孙!让他们知道,有些历史永远不能忘!”

  行动——

  在传承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起步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中全会,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媒体向李克强总理提问,中国这么大,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多,政府的工作又这么忙,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有这么紧迫吗?

  李总理回答,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滋养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曾经历数次战争,伴随着深入骨髓的战争伤痛,在我们的身边留下了大量军事文物,其中包括军事战争遗迹和武器装备遗存。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每一处遗迹、每一件遗存,不仅仅是铭记民族记忆的载体,更是见证民族曾经经历屈辱的标记。

  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重大的战斗遗址,有的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远的有1860年,遭遇八国联军洗劫、焚烧的圆明园,有李鸿章1880年奏章修筑、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后重新扩建的电岩炮台;近的有南京紫金山上的抗日碉堡、长沙岳麓山上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等等。除了不可移动的军事遗迹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武器装备遗存……

  为了留住这些历史记忆,官方和民间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行动起来。

  2006年底,原南京军区对所辖营区内的战争遗址进行“大盘点”,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5处,一本厚厚的《南京军区文物普查情况统计》中,林则徐墓、抗英炮台遗址等悉数其中,记载着历史的变迁。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株洲市拥有大量军事遗存。当年红军战士在房屋上写下的339条4617字的标语,穿越了80多年的时空,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在2011年建成了中国首家红色标语博物馆。

  从2008年开始,南京炮兵学院退休干部费仲兴通过实地考察,在紫金山地区发现了74处国民政府时期修建的碉堡,并自费编印了《紫金山的碉堡》抗日资料集。“这些碉堡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费仲兴说。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军装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老旧舰艇、坦克等战斗武器装备“解甲归田”退出序列。退役后,有的留存并调拨到博物馆、军史馆、纪念馆等进行展览,发挥余热。

  如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2007年退役后,告别了它征战36年的海疆,像一位功勋卓越、历经沧桑的老兵,进入青岛海军博物馆,在国防教育的战场上开辟出另一道闪光的航迹。

  2011年,5架退役战机进入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陈列。“这些战斗机真帅,我们还可以坐进机舱里体验一把飞行员的感觉,真棒!”网友“晓芜”在微博上留言到;位于北京昌平的航空博物馆,许多功勋战机不仅保存如新,还新添了飞行体验馆,参观者可以过把模拟开飞机的瘾,新颖的做法受到不少群众的点赞。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杨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9128828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