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揭“共产主义渺茫论”错在何处
●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含着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越来越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共产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基础上的
●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展示出了共产主义的美丽晨曦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访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肖冬松教授
■本报记者 黄昆仑
共产主义是人类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些人存在所谓“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模糊认识,认为“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如何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前景究竟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应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肖冬松教授。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您认为“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论调究竟错在何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共产主义?
肖冬松:“共产主义渺茫论”不是今天才有,自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以来就存在。这一论调在不同时期虽表述各异,但归结其要,无非二字:一为“空”,二为“远”。所谓“空”,就是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空想;所谓“远”,就是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远离社会现实、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然而,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却无可辩驳地证明,共产主义具有真理性、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
第一,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具有真理性。共产主义学说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它为正确分析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认知方法,为未来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共产主义的真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渺茫论”者断言共产主义未经过实践检验,实际上是形而上学地理解真理和真理检验,在他们那里,真理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思想模式,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次完成的。但事实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萌芽到形成,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一百多年来,这一科学理论经受了严峻考验,表现出强大生命力。
第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具有现实性。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在共产主义作为运动、学说和制度的统一中,强调的是共产主义运动。这种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目标的运动,早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就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中国而言,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需要指出的是,共产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而今,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现实运动,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含着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越来越近。
第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具有必然性。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这两条思路,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终将进入最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这个历史必然性,从“出发点”看,是着眼于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真正解放,这正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着眼点”看,是物质生产力,而生产力有自身发展的无限要求和必然趋势,由此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也阻挡不了的;从“落脚点”看,是人类追求更高水平文明的强烈愿望,这是人类改造社会、不断向更高社会形态迈进的精神动力。因而,共产主义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正因为拥有这个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解放与自由而奋斗的过程中,从来不避艰难险阻。80多年前,面对反动军阀的绞刑架,李大钊发出豪迈誓言:“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