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真实是最好的纪念
家国情怀铸就英雄大义
——观电视剧《三八线》有感
电视剧《三八线》剧照
本期主题
锤炼 成长
时代不同,军营风貌亦有所不同,对于青年官兵的砥砺锤炼,也不尽然相同。正如电视剧《三八线》《大熔炉》,微电影《连长曾是我的兵》这3部作品所展现的那样,每一代青年官兵都有自己肩负的使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但军旅生涯的磨炼在他们身上孕育出坚韧励志的成长正能量。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描述抗美援朝志愿军风采的歌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近日,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年代战争巨制电视剧《三八线》在云南都市频道和陕西一套播出。
《三八线》讲述了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里两名年轻小伙怀着国恨家仇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数次浴血战役之后,渔村青年从冲动的年轻人成长为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与此同时,经过几轮战略战术调整,志愿军在战场上逐渐掌握主动。在最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以生命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三八线》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来展现抗美援朝这场残酷的战争。其感情起点源于一个位于鸭绿江畔的小渔村,村里普通青年之间的小我情感交织,最终在战场上演化成为深明大义的爱国情操。李长顺、张金旺、常芳等人的参战初衷是“保家”,最终他们成长为“卫国”的烈士。也正是这样的从小我的蜕变到大我的升华,从微观书写了宏伟历史。该剧从亲情、爱情、战友情三路出击,戳中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泪点。剧中的角色只是千千万万抗美援朝将士的代表,通过他们对人物的全身心刻画,向为国牺牲奉献的志愿军将士致敬。
电视剧中,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作战让人记忆深刻。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战士们再次遇敌,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战士们无奈只能纷纷端着枪卧在雪中等待时机。雪下的很大,战士们不得不靠嚼几根干辣椒取暖,相互提醒不能睡觉……
我军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官兵这种“两不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新的历史时期,在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500米、大雪封山达半年之久的生命禁区喀喇昆仑山上,官兵长年驻守在那里,没有丝毫怨言;在长江大堤、抗震救灾现场、反恐维稳一线,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官兵的身影;在“东方之星”倾覆、天津港爆炸事故等重大灾难中,官兵总会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该剧所体现的战斗精神更是让我震撼,看到牺牲、受伤的志愿军战士,总忍不住流下泪水。连长派一班长和长顺去找已经完成潜伏任务的六班,找到以后却发现,六班全员被冻死。但所有人都保持着战斗的姿势,为了不暴露自己,直到冻死都没有挪动一寸距离。“醒醒啊,醒醒啊,武黑子……”一班长声嘶力竭地叫着喊着,长顺则睁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一连二排六班的战友们,为执行任务,全体光荣牺牲,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在坚守着军人的职责,我们怀念他们,我们永远怀念他们,敬礼……”在六班的合墓前,全连官兵为他们送行。
尽管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是志愿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感染激励着一茬又一茬的官兵、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传承他们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是我们每一名军人、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作家魏巍见证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用手握住鲜血浸透的泥土。归国后用自己泣血的心写了一本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激励了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中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情景,小李子想尽办法修理好了一个收音机,大家流着眼泪收听着来自祖国的广播,里面的播音员正在向全国人民讲述志愿军的故事《谁是最可爱的人》……
总体上看,《三八线》宏大的战争场面,震撼的视觉特效,动人的人物故事,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刻画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部剧的很多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战争故事,是一部弘扬正能量,很好看的电视剧。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