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雷锋的姻缘
笔者入伍后有幸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工作多年,曾参加过雷锋事迹的挖掘和整理。今天讲几段雷锋没有在场的雷锋故事。
雷锋,把为群众做好事作为回报人民、回报祖国、回报党恩的重要方式,他一生做了多少好事,至今无人能予历数。然而,雷锋下面这几件好事,连他自己也无从知晓。
雷锋的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对待恋爱、婚姻是认真、严肃而又阳光、浪漫的。尽管一个时期以来,媒体上纷纷扬扬地炒作“雷锋的初恋女友”“雷锋的姐弟恋”,然而笔者接触并研究雷锋档案、资料近半个世纪,竟无一处发现雷锋与女青年谈过恋爱的蛛丝马迹。22岁的雷锋,最终未能走进自己神圣的婚姻殿堂。
而下面的三段美好姻缘,却实实在在地源于雷锋……
故事一:雷锋让他们对了“像”
男方:季增,承德人,雷锋团机关原电影放映员兼摄影员。
女方:刘燕玉,抚顺市望花区和平照像馆洗像员
话说季增当年,潇洒英俊,一表人才,摄影技术相当了得。雷锋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就出自季增之手。季增和雷锋宿舍连着宿舍,很快成了好朋友。季增曾多次陪着雷锋到沈阳、旅顺等地做报告。两年多时间里,季增亲手给雷锋拍摄各类照片260多张,其中多幅雷锋照片“雷锋持枪在毛主席塑像前”“雷锋驾驶室学毛著”“雷锋擦汽车”等乃属经典。
再来说说那刘燕玉女士。燕玉自幼生长在抚顺,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然人们称抚顺人为“煤黑子”,而燕玉姑娘却出落得婷婷玉立,秀气水灵,一双晶亮动人的眸子宛若两汪盈盈秋水。燕玉工作上更是没得说,论起洗像技术,小小年纪的她在照像馆里无人能出其右。
本来团里有暗室,一般的雷锋照片在团里就可以洗。可有时给画报投稿,要求冲洗质量高;有时团里搞雷锋事迹展览,照片尺寸大;有时团里开大会,需转机照合影,季增手艺再高,没有设备也玩不转,只好求助于照像馆了。
一个照像,一个洗像……一来二去,洗像的和照像两人就真的对上“像”了;二去一来,燕玉姑娘也就真的有了“艳遇”了。
虽说是男亲女悦,但当了八年老兵的季增清楚,部队是有纪律的,战士不准在驻地附近找对象。直到离开部队,季增才正式登门求婚,而贤淑温柔的燕玉,也毅然告别了父母双亲、告别了熟悉的工作,义无反顾地跟随自己的至爱,来到了千里之外、人地两生的承德。
到地方工作后,季增一直把宣传雷锋当成自己的神圣事业。他走山川,过大漠,奔边疆,赴海防,上工厂,下农村,全身心地宣传雷锋同志的事迹,在人们心田上播撒雷锋精神。做雷锋事迹报告2000余场,听众达十几万人次;自费举办雷锋事迹展览数十次。每次出去宣传雷锋,刘女士都要给钱给物,从无怨言。
为了让更多人贴近雷锋,感受雷锋,季增将自己所拍摄的雷锋照片,捐给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授权他们无偿使用,此举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季增毕生致力于宣传雷锋精神,曾荣立三等功两次。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季增同志“终身成就奖”。
学雷锋使两位有情人走到一起,宣传雷锋使两位有心人志同道合。五十多年来,他们相濡以沫,相爱相亲,儿孙孝顺,家庭和谐。
这正是:照像片洗像片郎情女愿,学雷锋做雷锋夫唱妇随。
故事二:“我是雷锋战友,雷锋日记里有我的名”
时间:1964年8月
地点:铁岭县大甸子公社老边台大队
乔安山,雷锋最亲密的战友,曾和雷锋一起入伍,同在一个班,同开一台车,曾和雷锋结成“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
此时的乔安山正和“雷锋班”的战友们在当地执行国防施工任务。
有一天,乔安山奉命出车去铁岭,连里指示,有几个老乡要进城,让他带上,返程时再拉回来。跟车进城的是一位大嫂,带一个小孩,还有一位年轻的姑娘。
乔安山平时话不多,在年轻姑娘面前就更没话了。这一路上,净听姑娘说了:“你见过雷锋吗?”“雷锋长啥样?”“雷锋咋开车?”“雷锋都看什么书?”……
一路上乔安山边开车,边给这位雷锋的铁杆“粉丝”讲雷锋。临了,姑娘托乔安山一件事:她这次进城照了张像,想让乔安山下次进城时帮取回来。
分手时,姑娘问;“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乔安山一愣,部队规定战士不能与当地女青年有过密交往。灵机一动,想起了老班长雷锋:
“我是雷锋战友,雷锋日记里有我名”。
本来是一句近乎搪塞的话,却让姑娘的心头荡起了涟漪。
这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叫张淑琴,本地十里八村出了名的俊俏姑娘。芳龄一十九岁的她,媒人踏破了门槛。但姑娘心却深藏着一个秘密:雷锋,是姑娘最崇拜的偶像,听说村里施工的解放军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那雷锋战友……
天赐良机,今天竟坐上了雷锋最亲密战友开的车。熟读《雷锋日记》的聪慧姑娘,很快就从白天的谈话里得知乔安山的名字。憨厚、朴实、不善言辞却善解人意的乔安山不时地在脑海晃动。
过了几天,照片取来了,不知咋地,乔安山没敢当面送,托人捎来的。
又过了几天,部队施工结束,回营房了。
姑娘的心是一朵多情含蕊的花。写封信吧,毕竟人家拉咱进过城,还帮咱取过像。
可是信里能写啥呢?道声谢谢吧。就连这样,她也不敢用真地址——从铁岭发出的信竟把寄信地址写为辽阳。
连队领导一眼就看出了破绽。这还了得,“雷锋班”战士和驻地女青年通信,于是和诸多同类信一样扣发下来!
老实巴交的乔安山一切都蒙在鼓里!
故事到此,应该没戏了。可是,雷锋缘定的婚姻想跑都跑不掉。
时光转眼到了1966年,乔安山即将复员离队,一位知情的战友告诉他,铁岭老边台有一个张姓姑娘当年曾经给他写过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乔安山暗暗记下了姑娘的芳名。
到地方以后,乔安山所持的部队驾照转换地方驾照时需要考试,参考书为《三级驾驶员考试大纲》,他记得在铁岭新华书店曾见过这本书,便给淑琴姑娘写了封求助的信。
这回该轮到乔安山盼信了。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的乔安山,没有等到信,却在第14天时等来了一个围着白纱巾、穿着蓝花衣、婷婷玉立的大活人来……
姑娘兜里揣着那本《三级驾驶员考试大纲》,还有一本《雷锋日记》。
这以后的事,就不细说了吧。
还有更重要的事得说。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乔安山,已经成了大名人,也成了大忙人。这些年,为宣传老班长雷锋事迹,70多岁的乔安山走遍了29个省、市、自治区,作了2000多场报告,有一次竟晕倒在宣传雷锋的讲台上。他时刻用老班长的精神激励自己,教育子女。大儿子结婚,他送的礼物是《雷锋的故事》;孙女咿呀学语,他教唱的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每年3月5日、清明节和8月15日,他都带着全家去雷锋墓……
而乔安山每一次宣传雷锋活动,收信、写信、看会议通知、外出作报告,都少不了张淑琴的陪伴。出发前,她为乔安山备齐讲话材料资料、照片;旅途中,照顾他及时吃药;活动多,她帮助安排行程;有时乔安山遗忘了的往事,她及时提醒,帮助回忆。大家亲切地称她是乔安山的“学雷锋秘书”。
有一次和淑琴大嫂闲唠,我问她:“当年你在大甸子给乔哥写那封信,啥意思呀?”
嫂子笑着对我说:“要说信里呀,啥意思也没有,那意思都在信外头哪!”
正是:雷锋与得姑娘便,一瓣心香献小乔。
故事三:第二次送学雷锋演讲稿,他脸红了……
时代背景:1979年,阳春三月
在中国医科大学读书的孙桂琴接到部队通知:共青团中央要举办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夏令营,沈阳军区确定派她参加并讲话,让她尽快到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填表。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的抚顺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学生。雷锋曾送给小桂琴一副照片,一条红领巾,两次到孙桂琴家走访。雷锋牺牲后,孙桂琴作为学校代表参加雷锋葬礼。
此时的孙桂琴作为工农兵学员正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第二天,孙桂琴向学校告了假,换上军装,来到了军区政治部。
接待她的是一位年轻的干事,为人敦厚,处世低调,不事张扬,故隐其名而称他为Z干事。
Z干事是政治部最年轻的干事之一,有一手好文笔,在组织部负责抓学雷锋典型工作,尽管他调军区机关时间不长,却推出了不少重大典型,上上下下口碑甚好。虽然Z对眼前这位军区学雷锋典型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对这位雷锋辅导过学生的先进事迹钦佩有加,却是第一次和这位美女典型近距离面对面。
此时的孙桂琴正处于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已不再是照片上那个依偎在雷锋身旁的青涩小姑娘。皮肤白皙娇嫩,双眸如高原碧潭,清澈静谧,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如秋蝶薄翼,煽动着青春的快乐与轻盈,军帽下乌黑锃亮的头发,将少女的脸庞映衬得妩媚娇好,一身戎装更平添了几分飒爽与靓丽。
一向能言善谈的Z干事,竟变得木讷腼腆起来。后来Z干事回忆说,他记不得当时是怎样指导她填表,又是怎样教她准备发言稿,只记得心跳在加快……
部里的老同志看出了端倪,背后的撮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小孙第二次来送学雷锋稿。一进屋,Z干事的脸先红了……
小孙第三次来送学雷锋稿。组织部的同志在《前进报》社为他俩找了练习演讲稿单独谈话的办公室……
一年以后,组织部为他们举办了婚礼,秀才终于抱得美人归。婚礼墙上挂着两幅画像,一幅是毛主席,一幅是雷锋。
新郎官表演的节目是男声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一对有情人,因学雷锋而聚首,因学雷锋而幸福。结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相互支持共勉。孙桂琴外出作报告,不管刮风下雪,Z都到车站接送;有时外出几天,带孩子的事全压在Z一个人身上。
孙桂琴50多年来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作学雷锋报告两千多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先后担任13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雷锋精神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孙桂琴14次被沈阳军区和所在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和先进个人,3次被辽宁省评为先进个人,荣获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奖章,2次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获荣誉奖章。被辽宁省评为好母亲,被总政治部评为好军嫂。他们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退休前孙桂琴是沈阳军区总医院高职医师,技术5级;爱人Z也是军队正师职军官,大校军衔。
有人说:“谁学雷锋谁进步,谁学雷锋谁受益。”至言也。
小夫妻一生恩爱,正是:问情哪得深如许,只缘身为雷锋人。(李振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