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解密绝版鸡毛信

2017年01月28日 09:33:26 来源: 人民日报

    上世纪60年代,电影《鸡毛信》家喻户晓,故事里的主人公海娃,赶着羊群,机智地通过鬼子的层层关卡,将插着鸡毛的重要信件送到了八路军手中。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封传送紧急信息的鸡毛信,价抵万金,甚至关乎战争的局势、走向。

    如今,鸡毛信已经极为罕见。而在安徽省黟县档案馆,还保留着一封鸡毛信实物。该信封长155毫米,宽74毫米,白色纸质,封面及封底均为竖式书写。在信封背面接缝处,加贴有淡黄色封条,封口处粘有一根长90毫米的白色鸡毛,横贯两端。

    黟县档案局局长徐金鑫介绍,这件鸡毛信实寄封,填补了我国民国时期邮政档案的空白,孤品性十分突出,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现存的鸡毛信。它没有拆封,信封内也没有信件,只是在信封上写有:“如再不理,即传票仍由黟县转,勿谓言之不预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倘若再不回信,那么传票将依旧由黟县转交,不要说我没有和你说过。”

    信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临近观察,发现信封正面文字为:“黟县城中绪昌布号速转百户王立培君”,落款为:“茂权缄”。信封右上方的收信地址为:“长街状元坊口”;左边的寄信地址为:“芜湖申报分馆”。

    “明清以来,黟县商业繁荣,在芜湖、武汉、扬州等四通八达之地,有不少黟县的客商前去通商贸易。而信封中收件人王立培所在的百户村,也是当时黟县的商贾辈出之地。”徐金鑫大胆推测,信件背后,很可能是商人王立培与寄件的芜湖人茂权或者芜湖申报分馆发生了商业纠纷,在对方告至法院而王立培不予理睬的情况下,对方通过急件“鸡毛信”的方式,发出最后通牒,由此也可推断,民国初期徽商经营的艰辛。

    戳记为:“WUHU。十四年七月一日。芜湖”,在信封的左角贴有中华民国邮政帆船邮票叁分面值4枚,壹分面值1枚,均加盖了芜湖邮戳。中间盖有“YIXIE。十四年七月五日。黟县”的邮戳。从信封戳记上判断,信件在民国14年(公元1925年)7月1日寄出,7月5日即寄至黟县。

    “从芜湖到黟县只用4天,在当时来说已经算很快了,正常的话同等距离的信件起码要花十几天时间。”徐金鑫介绍,在古代,鸡毛信犹如“羽檄”,主要指征调军队用的文书,插上鸟羽表示必须火速处理;而鸡毛信日常用于民间邮递的情况很少,但在特殊信件上插鸡毛表示紧急,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做法。

    这封信价值几何?徐金鑫用无价之宝来形容,“1925年寄出的信件,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了,其间被辗转丢弃。”徐立鑫说,“上世纪80年代,多亏了黟县干部王光奎在农户家收邮票时无意中发现并回收了这个信封,后将信件捐献给了黟县档案馆,否则我们将见不到历史上的鸡毛信长什么样。”

    “它具体反映了民国时期紧急信件发寄、传送、签收等邮政程序,对研究民国特殊邮政具有重大意义。”徐金鑫介绍,为了更好地保管好这封鸡毛信,该信件已被放置在湿度、温度等合适的环境里密封保管,只以高仿件的形式对外展出。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46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