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从桑塔吉到“冷启动”,印军作战理论“启动”了什么?

2017年02月03日 07:43:10 来源: 中国军网

1月3日,在印度新德里,印度军人参加阅兵排练。(资料图)

    从桑塔吉到“冷启动”,印军作战理论“启动”了什么?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马建光 吕勇勇

    美国防务新闻网近日报道,印度军方将重新审视陆军“冷启动”作战理论,或将对该作战理论进行调整。一直以来,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大国,致力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拥有相当数量的核武器,其军事实力不容低估。梳理其作战理论的演变脉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桑塔吉理论的问世

    上世纪80年代,桑塔吉将军主导了对印度陆军的结构性调整。按照其战略构想,边境由7个防御军守卫,它们只拥有极为有限的进攻能力,主要任务是防守边境地区的军事据点,延缓并阻止敌人的进攻;同时将纵深进攻力量编为三个打击军,以装甲机械化步兵师为主体,配备炮火支援部队,通过高烈度歼灭战消灭巴基斯坦陆军的主要进攻部队。

    但事实证明,桑塔吉理论难以应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代理人战争”。2002年初,印度因议会大厦遭恐怖分子袭击发动了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又称“勇气行动”),但由于动员机制落后,陆军花了两周多时间完成集结后,巴基斯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两军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随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发表演说,以克什米尔地区领导人名义公开谴责恐怖主义,并宣布取缔境内的激进组织。至此,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失去了全部军事意义。

    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原本是印度发出的明确信号:无论是否动用核武器,印度都不惜通过武力方式终结巴方对克什米尔武装分子的支持。但是,由于印度陆军没有及时形成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这个信号的确定性被严重削弱了。最终这次耗资近20亿美元却没有发起任何进攻的军事行动,在造成了长达10个月的印巴武装对峙之后,以印军的静悄悄撤退而告终。

    “冷启动”理论的诞生

    帕拉克拉姆作战行动使印度深刻感受到过时的作战理论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它成为印军思想观念的一个转折点。桑塔吉理论中打击军数量巨大、难以调遣和机动,打击军作战行动缺乏战略突然性和防御军缺乏进攻力量等主要问题被暴露出来。为应对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尔等地武装组织,以及宣布拒绝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印军努力在不触发核战争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常规军事力量以对抗可以遇到的“代理人战争”。

    2004年4月28日,印度公布“冷启动”作战理论,即军队要像计算机冷启动(切开电源直接启动,其速度更快)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部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内对敌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这种作战理论的核心是要达成战争的突然性,避免因过长的军事动员而导致在战略和军事上失去突袭的机会,同时也避免政治领导人在面临压力时动摇信心,以确保陆军从一开始就能完全发挥作战潜力。

    该理论提出“一体化作战群”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概念,以取代由打击军承担进攻作战的低效能模式。印度陆军组建8个一体化作战群,即包括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和作战空中支援力量等诸元素在内的完全一体化的装甲师(旅)和机步师(旅)级规模的部队。同时印度海军、空军、导弹部队将对一体化作战群提供强大的对地攻击、远程精确打击和破坏性火力支援,特种部队、空中突击师、空降旅将袭占敌后方的战略要地、交通要道,阻断敌军的反击和后勤补给线,并迷惑敌人,制造恐慌。

    印军作战理论转型凸现军事大国雄心

    建国初期,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提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而数十年来,印军作战理论的演变,无一不是朝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而去。

    20世纪80年代,印军研究和借鉴苏军作战理论中“大规模报复”和“把战争推向敌国”的思想,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实施机械化兵团大纵深迂回和立体突防”的作战理论。海湾战争后,印军对美军“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快速部署推崇备至,并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印度三军自成体系、相互恶性竞争以及军队领导人因循守旧、观念保守的作风,严重妨碍了陆军新作战理论的出台。落后过时的作战理论,导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印巴军事冲突中,印军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1999年印巴爆发了卡吉尔战争,由于战役战术思想落后和缺乏陆空协同,尽管印度陆军在火力和人员上占有很大优势,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微乎其微。

    “冷启动”作战理论标志着印军终于走出其过去50年来的防御思想,变防御作战为积极主动的进攻作战。在此理论的影响下,快速反应、机动作战和先发制人的突然打击将在印军全部作战行动中得到广泛推行。

    独立迄今,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大国,其军事战略在保持地区霸权主义性质之下,先后经历了4次调整,即从“有限进攻”到“两线扩张”,再到“保陆制海”和“地区威慑”。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按照“引进、改造和自主研制相结合”的方针,基本完成了第二代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其陆海空三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几年,印度在军队建设上不再单纯追求增加军队数量,而是更加强调在稳定人员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调整军队内部编制结构等措施,来提高军队打有限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新世纪伊始,印度便投入巨额军费,相继启动了庞大的三军现代化计划,并开始强化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印度将此举作为针对“中国强化军事力量”的应对之策,以空中力量为后盾,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和侦察能力,将空中和地面武装力量整合在一起,以防止“中国和巴基斯坦军队的闪电攻击”。

    进入21世纪后,印度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内外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对其“地区威慑”军事战略再次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及时推出了“惩戒威慑”战略。“惩戒威慑”战略强调,以有限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以积极进攻、主动出击为作战指导思想,对敌方实施先发制人的有限战争,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达到教训和惩戒的目的。而在“冷启动”作战理论的指导下,印度将可能随时以任何借口,如其惯用的所谓“邻国支持恐怖主义对印度的颠覆活动”“代理人战争”等向他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9464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