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首支成建制常备维和警队的成长足迹
图为公安部部长助理王俭为常备维和挂牌成立授旗
东营,地处渤海湾与莱州湾的交汇点,是一座久负盛名的石油之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犹如一条巨龙,穿越崇山峻岭,横跨高原平川,蜿蜒不息奔腾到这里,阵阵滔滔融入蔚蓝的大海。
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黄河之黄、苇荡之翠、大海之蓝,共同绘制了一幅幅婀娜秀美的画卷。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有一支年轻而神秘的蓝盔方阵,她伴随着大国崛起的责任担当应运而生,昂首承载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期盼与希望。
她---就是中国首支成建制常备维和警队!
“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时光回溯到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时,向世界作出郑重承诺。
这是大国战略,这是大国担当,这是大国之秀。
一幅承载着中国维和更大作为的蓝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迅即以恢弘自信之势铺展开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常备维和警队组建工作以非常之力高效推进。
2016年6月初,队员选拔完毕,迅速转入全训状态。6月18日,首批160名队员入驻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开始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9月22日,参训队员以全员全优成绩顺利通过联合国甄选考核。10月11日,警队装备物资再次以全优成绩通过联合国验收评估。11月22日,警队举行挂牌仪式,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维和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征程奋楫启航……
为何要组建?兑现承诺 他们肩负起维护和平的重任
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履行国际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坚定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已成为五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警察最多的国家。
说起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大家对这个英雄的群体并不陌生。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向海外派出了12支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这些队伍以公安边防部队为主体组建,1869名官兵远赴海地、利比里亚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十几年间,参加维和的官兵们,全部以“无一违纪、无一遣返、无一战斗伤亡”的辉煌纪录圆满完成任务,在国际维和舞台上创造了“中国模式”。
参加维和的所有防暴队,模范践行了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维和警察牢记宗旨、报效祖国、献身使命的政治本色。他们均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被派出地省委、省政府授予荣誉称号。
参加维和的蓝盔勇士们,以英勇的实际行动维护了驻在国的安全,为那些遭受战乱国家的和平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3名因海地地震牺牲的同志,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维和英雄”称号。
“于大千世界,也许我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维和英雄”和志虹在日记上写下的这句话,被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引用,让世界动容。
然而,新的国际形势下,局部冲突和国际人道主义灾难频繁发生,对联合国维和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维和任务的决策、力量派出的周期愈发显得紧迫。
此时,中国政府顺势而为,向联合国提议组建常备维和力量。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成建制常备维和警队……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这一庄严承诺,再次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外交形象与责任担当。历史铭记,那是该届会议上赢得掌声次数最多,最热烈的一幕。这是世界舞台上空回荡的铿锵有力、影响深远的大国之声。
2016年初,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公安边防部队承担常备维和警队的具体组建任务。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她作为国家部署在沿边沿海地区的一支重要武装执法力量,多年来始终把边防工作置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为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和社会安定、服务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3月份,警队组建报名的消息下达全国公安边防部队。部队上下纷纷响应党中央习主席号召,官兵们积极踊跃报名,渴望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广阔舞台上一展身手,期待着能在报效祖国、捍卫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据统计,经基层部队层层把关,2100余名官兵通过了初步筛选,具备了接受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和公安部考核选拔资格。
随后,官兵们逐一通过心理测查、体检、面试、体能等公共科目考核,并根据岗位需求接受外语、驾驶、军械、水电、医疗等专业考核,如果最终通过考核,绝对是素质过硬、优中选优。
说起三轮选拔的内容,来自内蒙古边防总队28岁的殷逸说,报名的岗位不同考核内容也有所不同,就他报名的防暴队小队长一职而言,因为属于一线指挥岗位,除了基本的体能技能和英语水平外,还要考察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
经过严格紧张的选拔,300余名官兵汇聚齐鲁大地,来到美丽的海滨之城东营,光荣地走进了这支神秘的维和方阵。这些队员都是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军事骨干、业务能手和语言、后勤等专业人才,其中56人曾赴海地、南苏丹、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115人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
37岁的覃益安来自广西边防总队,他曾作为民事警察到南苏丹执行过维和任务。他说,队员们的英语水平基本都是专业八级或者公共英语六级,而他自己就是专业八级的水平。
2016年12月22日,警队在东营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也就是在这一天,“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正式宣布命令、授旗揭牌。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这支海外维和的新生力量,将义无反顾地投身维和事业,从黄河之端、渤海之滨奋勇启航,携手开启常备维和警队新的征程。
如何来保障?提档升级 他们见证了从无到有的巨变
“中国常备维和警队是联合国创新型、专业化、多功能快速部署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标杆,可随时接受联合国的派遣,承担比以前更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2016年10月11日,联合国纽约总部维和行动部马辛·维德拉先生和外勤支助部尼克莱塔·维莱斯蒂克女士,在完成对警队装备物资考核验收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些装备物资以全优成绩顺利通过联合国考核验收,也标志着警队所属防暴队具备了可随时派出遂行维和任务的能力。
可是,你是否会想到,这仅仅是刚刚组建6个多月的队伍。从白手起家到硕果累累,警队建设保障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走进我国首支常备维和警队后勤“大本营”,我们为队员们的“创业故事”所感动。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警队落户渤海之滨,由山东边防总队日常代管。如何保障队员的工作、训练和生活,确保警队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规,成为警队组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据悉,常备维和警队驻地在山东边防总队训练基地新营区。这个基地于2015年9月交付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综合保障建设方面均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具备保证警队训练工作有序开展的良好基础。
“在公安部、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超常规保障下,我们坚持节约为先、保障急需、内挖潜力,优先申领了训练、工作、生活等急需急用物资,配齐配全了训练、办公、生活等装备物资,满足了队员训练、工作和生活基本需要,解决了燃眉之急。”警队后勤处处长曹建华告诉笔者。
如今,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半年多来的经营建设,警队各项后勤保障有了质的提升。走进队员宿舍,除了基本的生活装具外,还为每个宿舍配发了全新的洗衣机、衣柜、储物架等一系列生活设施,既整齐划一,又方便队员生活。最为队员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崭新的维和装备。集训待命期间,警队统筹考虑,于9月上旬将队员期盼已久的FPU多功能包、维和战训服等十几种维和装备提前发放至单兵。“现在,队员们开展训练都要使用佩戴维和装具,一方面便于尽快熟悉装备性能,另一方面也为队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更便于队员的工作生活。”曹建华介绍说。
为满足执行维和任务需要,警队装备配备充分考虑“常备、应急、用之必胜”定位特点,在达到联合国甄选标准基础上,兼顾不同任务区实战和生活保障要求,增配部分国产专用装备物资,并增加了营区防御构筑、安全防护等设施,拓展了装备的机动性、便携性和防护等级,提升了海外执勤的自我维持和保障能力。
走进警队装备物资存放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训练场内,整齐摆放警用装甲防护车、特种越野车、给养车、工程车等大型装备。一件件防暴处突、医疗、通讯等装备器材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库房货架上,装备标签赫然醒目,置身其间,仿佛一个货真价实的兵工厂。
“这些装备物资由我国自主研制生产,能带上‘中国制造’出征海外维和,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
曾于2015年带队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警队队长张广保,看着眼前精良的装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靳平是防暴二队指挥中心后勤官,他负责联合国装备甄选的英文解说。在向考官介绍装备性能时,他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我们的全部装备都须经过权威部门专业检测,都是相应领域的一流产品,部分装备还是首次配备,属国际国内同类产品中的尖端代表……”
“这次我们还配备了国产先进警用装甲防护车和特种越野车,不仅具有防枪弹和地雷功能,而且还兼具优越的越野性能,这对我们在复杂地域执行任务至关重要。有了这些装备,中国维和防暴队一定能更加出色地履行异国维和使命……”后勤分队驾驶员胡学洒补充说。
张广保队长介绍,祖国为我们配备这么精良的国产装备,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队员们的斗志和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让这些装备发挥最优保障力和最强战斗力,以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行动为祖国争光,为中国警察添彩!
一大批维和新装备的列装,对队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实现人装最佳结合,那才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
为了让大家迅速掌握各类新装备的结构性能,尽快形成战力,警队组织驾驶、修理、医疗、军需等专业队员,对各类装备逐台逐项进行性能测试和操作训练,并把厂家的师傅请到训练场,现场开展授课指导,专家们课堂上当教练,竞赛场上作评委,大幅提升了练兵质量和效果。目前,警队还经过积极协调,选派专业队员到各个厂家跟班实训,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驻地训练场上,笔者看到各类乳白色UN装甲车、特种越野车、保障车及各类维和装备整齐排列。此时,不论队员还是装备,都已准备好时刻听从祖国召唤,随时做好了奔赴维和任务区的准备。这也标志着中国首支成建制常备维和警队必将在“中国制造”伴随下,在未来维护世界和平征程中大展身手,创造崭新的维和“中国模式”。
实战练什么?用之必胜 他们经受了破茧成蝶的磨炼
常备维和警队执行怎样的任务,首先取决于“常备、应急、用之必胜”三个特点定位。
不断提高快速部署能力和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确保“首战用我、用之必胜”,打赢关键第一仗,这一切都对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警队组建后,用实战标准衡量军事训练质量,就成了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他们立足于随时受命出征,紧盯打造世界一流维和警队的目标,以实战标准深化军事训练,真抓实训,真打实备,队伍技战术水平节节攀升,为确保首战首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么,优秀的维和队员们是如何通过严格训练和残酷考核的?一组数字证实,维和队员战术技能训练,可以用魔鬼、地狱、挑战生理极限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要想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必须经历烈火涅槃般的脱胎换骨,否则就要被残酷的考核淘汰。
从6月到9月强化集训3个月,从早 6点到晚9点每天15个小时,防暴队员几乎全部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除了擒敌、体能等基础科目训练,共完成防暴技能、防暴战术、人群控制、实弹射击、实战演练、野营拉练等61个科目1900余课时,同时新增了工事构筑、直升机索降等22门课程,训练量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支防暴队。3个月来,训练场上始终硝烟弥漫,弹雨纷飞,险象环生,最大限度地模拟实战、贴近实战。
“在训练场上,我们经常是顶着烈日、冒着暴雨进行射击和战术训练。上午4个课时,下午3个课时,每个课时50分钟,晚上还经常加练,真可谓是‘超常规训练’ 。”常备警队防暴一队分队长吕延晨介绍自己的日程安排。
“晚上经常训练工作到凌晨1点多,早上5点多就起床,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能这么拼。”41岁的防暴一队队长白海涛笑着说。作为队长,白海涛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近乎苛刻,像战术技能、枪械操作、车辆驾驶、外语等这些联合国必考科目,每名队员都要先通过他这关,很多要求远远超过了联合国标准。
集训期间正值酷暑,北方的天气异常炎热。为了适应热带维和任务区的气候环境,无论吃饭还是训练,队员们都要穿戴10多公斤重的防弹背心、防暴头盔。部分专业技能科目训练,全套单警装备重量就超过了20公斤。期间,还经常组织开展夜间、沼泽地、风雨条件下武装越野,无论四十多岁的领导干部,还是体能基础相对较弱的女队员,都必须全员参与、全员完成,不允许有任何特殊,不允许任何人掉队。在“蓝盔—常备2016砺剑”战术综合演练暨野营拉练中,队员连续五昼夜作战,每天全副武装运动超过10公里。
经历了血与火的砺炼,一大批“军事骨干”“训练尖子”脱颖而出,练兵“龙虎榜”上的成绩不断被刷新。在手中武器无光线条件下手枪、步枪分解结合比武考核中,防暴一队队员贾钰鑫沉着冷静、动作娴熟,以2分10秒的优异成绩勇夺第一名。在3公里越野考核中,防暴二队指挥中心联络官林志超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虽然不是战斗队员,却取得了11分20秒的高分,这个成绩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还在不断被队友们超越。
“几个月下来,大家的平均体重下降8斤,最多一个人瘦了24斤,我的战术素养提升了很多,进来的时候是块铁、出去都淬火成钢了。”战斗队员韦唐岳在家书里自豪地告诉家人。
女队员曲静是父母眼中的娇娇女,集训结束后队里安排她回家探亲。曲静饶有兴致地给父母翻看自己的训练照片,讲述集训队的训练生活故事,描述自己脱胎换骨的身心变化历程。讲着讲着,一脸兴奋的她猛然发现,父母亲的眼里早已挂满了泪花……
除了军事科目,英语更是出征海外的必修课,也是检验维和队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警队把专业和非专业队员区分开来,分别设置英语学习训练标准,在抓好集中学习基础上,定期组织口语测试、闭卷笔试和中英文资料翻译,营造了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为了提高队员的英语专业水平,警队着眼队伍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下,分期选派队员到高校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为胜任未来维和岗位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考核,队员们勇于挑战自我极限,个个练就一身硬功夫,人人都掌握了海外维和的必备技能。9月19日至21日,在联合国维和队员甄选考核中,所有队员均以各科“非常完美、非常专业”的全优成绩顺利通过。
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考官阿塔·耶尼冈先生称赞:“中国常备维和警队廊坊集训队表现出的良好专业素养、扎实的警务技能、超强的行动能力,是联合国首批通过维和能力待命机制考核的队伍,相信队伍到达任务区后表现将更为出色……”
虽然队员们经过了强化集训,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甄选,而且个个渴望早日出征海外,求战愿望非常强烈,但战场容不得假设,维和更来不得丝毫懈怠。
公安部部长助理王俭在警队挂牌仪式上强调,要听党指挥、敢打必胜,全面锤炼维和利剑尖兵。仪式结束后,警队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立足随时受命出征,迅速掀起冬季实战化练兵热潮……
冬日的渤海湾,寒风凛冽、雨雪交加,维和警队的练兵场上,依然喊杀声震天,处处上演着武装越野、擒敌格斗、小组战术、人群控制等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练兵画面。置身其中,让人似乎可以触摸到气吞万里的沸腾热血,切身感受到如火如荼的练兵激情。
队伍怎么管?最严标准 他们致力于守纪典范的培育
警队队长张广保、政委施金东都曾出征海外,有着丰富的维和实战经验。他们深知,党和国家把这支队伍交给自己,作为首任军政主官,肩上担负的责任有多重,也清楚抓好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常备维和警队是维护和平的一支利剑,剑出鞘,就要所向披靡。常备维和警队是应急处置的一把尖刀,关键时刻,就要顶上去、打得赢。而这一切,都需要最严明的纪律作保障……”
“常备维和警队使命特殊、任务艰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形象,代表着中国警察的形象。我们从开始就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朝着‘维和尖兵、公安铁拳、边防精锐’的目标努力……”
建队之初,在警队教育管理座谈会上,党员骨干围绕“如何建设管理队伍、如何提升战斗力”展开了激烈讨论。
经多次反复深入研讨,队员们很快凝聚起了思想共识:在国际维和舞台上,只有把中国常备维和警队打造成世界维和军警的守纪模范,真正建设一支独一无二的样板队伍,才能充分展示我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为此,从警队、防暴队到战斗分队、小队,各级骨干都牢固树立“敢抓敢管才是有担当”“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的管理执纪理念,针对警队全封闭管理特点,先后开展座谈调研10余次,征求合理化建议90多条,制定了涵盖正规化管理、量化考核等各个方面的24项规章制度,常态抓好检查监督,形成从严执纪鲜明导向,教育管理真正实现了全员额、全时段、全覆盖,整个队伍迅速走向规范统一。
在紧张严肃的管理训练中,团结一心、官兵一致是一张响亮的名片。各级领导和党员骨干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他们训练不搞特殊,生活不要照顾,带头执行条令制度,与队员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挥洒汗水,一起生活娱乐,全队无一人特殊、一人例外。
防暴队员谢景明说:“训练场上无论谁都是一个标准,都是一身汗一身泥,身为战斗小队的一名队长,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兵、哪个是官。”在共同事业感召下,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300多名队员既感受到了严明的纪律约束,也充分体验了浓厚的战友情谊。
海外维和不仅是对普通队员思想意志、军事能力的实战考验,更是对专业素养、保障水平的综合检验。对于警队机关干部来说,不但思想素质、军事技能要过硬,能参善谋、能写会画、能讲会教更是最基本的素质。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警队为机关各个岗位都定出了具体量化标准,为每名机关干部逐人建立专题档案,定期组织测评通报,并与量化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机关干部一线淬火,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岗位适应能力。如今,警队机关干部个个训练到战位、上阵练指挥、岗位学技能,整个队伍呈现出勃勃生机。
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群年轻的队员,都是家庭的中坚力量。当面对忠孝选择时,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当面对严格的管理、严酷的训练时,他们依然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张丁、金浩是防暴队的战斗队员,都参加过由山东边防总队组建的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因表现出色分别立功受奖,今年3月刚从利比里亚完成任务回国。这次顺利通过常备维和警队考核,有机会再次为国出征,让两名同志内心激动不已。可是,由于一心扑在事业上,眼看着快30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警队超常规的管理要求,更须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此,两人的父母都非常着急,盼望着他们早日结婚生子,对再次出国维和持不同意见。眼看维和梦想就要破灭,直把两名同志急得团团转。警队领导得知消息后,专门把两名同志的父母邀请到队里,让老人实地了解警队训练情况和发展愿景。老人被警队领导的真诚态度,被热火朝天的警营工作训练生活所感染,很快转变了观念,打消了思想顾虑。
眼前这些年轻的蓝盔勇士,都有着青春的活力与梦想,都有着战士的责任与荣光,也都有着为祖国与和平去战斗的勇气和本领。如今,他们正全身心地扑在训练上,为早日踏上维和征程而积极准备着。他们决心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早日实现一名维和队员心中的梦想……
教育怎样抓?三个第一 他们擎起了矢志维和的战旗
“政治第一、党组织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是历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建队原则,也是百战百胜的重要法宝。
队伍初建,首先要解决的是维和信念和精神动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队员的思想意志凝聚到一起,如何才能让大家更自觉地把理想抱负与国家、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怎样才能回答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何去战”这一根本核心命题?
面对眼前这些最紧迫、最现实的课题,警队党委传承弘扬历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经验,坚定不移地将“三个第一”贯穿到工作之中,迅速为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擎起了“首战用我、用之必胜”的精神战旗。
坚持教育先行,及时跟进开展思想理论引导,扎实开展了“树立正确‘三观’,履行维和使命”专题教育,围绕“我为什么参加警队”、“我向组织表决心”展开激烈的大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和意识交锋,大家更加充分地认清了建队背景和重大意义,更加坚定了投身维和事业的政治自觉。
注重目标导航,诠释概括了“不忘初心、不屈不挠、不怕牺牲、不辱使命”的警队精神,凝练提出了“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专业技能、一流纪律作风、一流综合保障”的建队目标,在打赢首批集训、人员装备甄选、挂牌成立等场场硬仗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凝聚战斗之“气”,推进经常性思想工作战位前移,延伸到训练场、帐篷里、战车旁,贯穿中心任务,随机开展“帐篷微课堂”“战车微讨论”等“微活动”,三五分钟交流、三言两语讨论、三五个人提问,增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效果。
在随后组织的一次思想问卷调查中,队员们普遍表示要在维和事业中实现理想和价值,渴望早日受领维和任务,纷纷递交决心书、请战书,求战愿望愈加强烈。
面对持续高涨的战斗热情,另一个难题又随即摆在了警队党委面前。300余名队员,个个思想过硬、素质过硬,派谁赴廊坊维和集训中心参加首批集训?首批集训,将意味着率先掌握维和技能,率先代表国家出征,率先实现蓝盔梦想。对这一问题,队员们都十分关注。
300余名队员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志来自山东边防总队,其他外省队员难免会有所顾虑---我没有“地缘优势”,也没有维和经历,会不会不让我参加第一批培训?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消除队员们的顾虑,对于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是非常不利的。警队党委认真研究后,提出了“山东省外队员优先、没有维和经历队员优先”原则,迅速消除了队员们的思想顾虑。这一原则提出后,原定参加第一批培训的40多名同志,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将首批培训机会让给了外省队员和没有维和经历的队员。
来自新疆的防暴二队战斗队员贾钰鑫被选派廊坊首批集训。出发时,小贾的内心满怀感激:“我一定会珍惜机遇,珍惜战友情谊,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无私帮助……”
队员的理想信念坚定了,但面对接下来高强度快节奏的强化训练,少部分同志由于家庭婚恋、身体伤病等各种原因,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思想波动。对于这些现实困难,警队注重从感情融入、细节温暖入手,关注队员疾苦,回应队员诉求,架起了一座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战斗队员孙安轩的父亲突发重病,给他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警队及时制定帮扶方案,积极协调医院、预约专家、购置特效药,队员们还自发捐款,使他的思想问题迎刃而解,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甄选考核。
战斗队员韦尚正家地处偏远,至今未并网通电,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警队及时致函协调当地民政部门,促进了用电问题解决。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举措,有效激发了队员们的学习训练热情,为圆满完成使命任务积聚了强大力量。
建队以来,面对强化集训、联合国甄选、挂牌成立等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大家团结一心、协力攻坚,义无反顾、连续奋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无比忠诚、无所畏惧、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战斗意志品质。期间,4名队员的家人重病,2名队员的妻子流产,3名队员的妻子生产,他们均未向组织提任何困难,体现了强烈的大局意识。
防暴队战斗队员陈曦说:“为国出征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我要把青春和热情无私奉献给挚爱的维和事业,在战火硝烟里守护和平,在艰难险阻中毅然前行……”
从黄河之端起步,从渤海之滨开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支“不忘初心、不屈不挠、不怕牺牲、不辱使命”的维和尖兵正时刻准备着,在未来维和战场上再立新功。(王亚 王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