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通讯:不惧危难 穿越雷场--记黎以边境“蓝线”上的中国维和官兵

2017年07月03日 16:09:4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贝鲁特7月2日电 通讯:不惧危难 穿越雷场——记黎以边境“蓝线”上的中国维和官兵

  牛彦澧 殷建航

  在人烟稀少的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地区,醒目的骷髅标志和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时刻警示着人们,这是一片布满地雷的“死亡地带”。2000年,联合国从地图上为黎以两方非正式划定了一条长约121公里的“以色列撤军线”,即“蓝线”,此后又沿“蓝线”栽设了界桩。

  近日,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扫雷官兵冒着酷暑,穿越黎以边境地区,对“蓝线”上的163个界桩栽设点进行勘察。考验中国官兵的不仅有来自雷场的危险,还有复杂的地理环境、炎热气候、遍布雷场的荆棘及毒蛇虫蚁等重重困难。

  界桩又被誉为“和平之桩”,由直径2米、高2米的混凝土底座和印有“UN”(联合国)标志及经纬坐标的“蓝桶”组成。“蓝线”上共栽设了300多个蓝色界桩,这些栽设点中距离中国营区最近的也要20多公里,需乘车加徒步才能抵达。

  当地时间6月29日清晨7时,中国官兵的车队驶出营区。他们要先与黎巴嫩政府军会合,然后一起前往勘察。车队在行驶约2小时后,缓缓进入黎以边境地区。

  “蓝线”上每个界桩栽设时都会开辟一条作业通道,栽设的位置分为低危区、疑似雷区和雷区,根据区域不同,作业通道的封围设施也不同。低危区只用喷有白色油漆的石头进行标示,疑似雷区要用带刺的铁丝上下围成一个通道,雷区则要用封闭性更好的方格网严严实实进行封围。

  当天勘察的任务主要是检查作业通道内铁丝网是否损坏、雷场标志是否丢失、“蓝桶”字迹是否清晰,并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有些栽设点在山谷内,道路崎岖难行,茂盛的植被已将用作标志的白色石头覆盖,官兵只能按照地图进行方位判定。

  尽管不是扫雷,但勘察这些年久失修的作业通道,维和官兵们也不敢粗心大意。通道外到处可见年代久远、性能已不稳定并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地雷。中国第16批赴黎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一组组长李文斌提醒大家说:“通道外可能有地雷,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没有清排过的地方,我们不能去。”果然,在一处勘察点外,还未进入通道,就有人捡到一块炮弹残骸。

  “蓝线”地区生长的植物大多带有尖刺,并略带毒性。官兵们虽然穿了作战靴,但有时仍会被扎到腿,被扎伤的皮肤又红又痒。因此,遇到杂草丛生的地方,官兵们需用剪刀和砍刀简单进行割除,开辟出一条通道。

  除了带刺植被,官兵们还需提防狼、豪猪和响尾蛇等动物。工兵分队扫雷三组组长王万兵介绍说,草丛中可见的一些细小、交错纵横但很有规律的通道就是狼、豪猪等动物走过的,中国官兵之前在扫雷作业时就曾遇到狼袭击一名哨兵的情况,幸好当时负责护卫的士兵果断开枪才把狼吓走。同时,由于边境上环境比较恶劣,响尾蛇等许多有毒的动物藏在其中,对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

  作业一上午,中国维和官兵于正午返回车辆停放点,3名驾驶员兼炊事员已做好饭菜,等待战友归来。简单的三菜一汤,大家狼吞虎咽,吃得很香。用餐后,来不及休息,他们又匆匆奔赴下一个勘察点。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25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