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卫生列车”播撒友谊之花——我军赴老挝“和平列车”医疗队在琅南塔省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纪实
狄伯文、陈晓霞、王佳斌
7月25日至8月6日,由陆军军医大学和桂林联保中心昆明总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老挝开展“和平列车-2017”医疗服务活动。这是全军首支战略级卫生列车医疗队,第一次跨出国门进行卫勤实践。12天里,陆军军医大学6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一队在老挝琅南塔省开设帐篷医院,共诊疗军民3461人次,用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在中老军民之间搭起了“友谊桥”。
他们将精湛医术带到国外
98小时长途机动、2000公里辗转跋涉、铁路公路交替运行……第一次出国执行卫勤任务,这对有着39年军龄的消化科专家赵晓晏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出征仪式上,赵晓晏和队员就下定决心:“越是困难,我们越要发扬优良作风,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和平列车”医疗一队队长徐剑铖介绍,此次出国参加“和平列车-2017”医疗服务的帐篷医院,总面积达650平方米,具有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水平,是我军新一代帐篷医院首次实际使用。同时,陆军军医大学抽调骨干力量参加此次任务,医生100%获得博士学位、100%执行过国内重大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或海外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开诊第一天,接待人数就达到了400多人次。73岁的琅南塔省军区退休干部沃恩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患有肺心病、糖尿病等。来就诊时,生命体征虚弱、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控制病情后,医疗队专门派呼吸科专家徐智副教授和彭渝护士长带上相关药品耗材跟踪治疗。8月2日上午,沃恩从家中走到帐篷医院来复诊。看到医疗队彭渝护士长,沃恩变得十分激动:“我感谢中国医疗队救了我的命!”
据徐剑铖介绍,12天时间里,医疗队抽组的由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眼科等20余个专业组成的专家,內科、外科、专科配置较全,为老挝军民提供了综合的诊断治疗服务。
他们真心为当地军民服务
内分泌科专家徐静副教授来到老挝以后,就碰到患糖尿病的琅南塔省军区退休干部温苏埃上校来到帐篷医院就诊。徐静为他做了详细检查,按照糖尿病规范用药方案,给温苏埃开了从国内带来的药品。经过3天的治疗,温苏埃的一些症状得到了缓解。
凭借着优良作风和医德仁术,帐篷医院在琅南塔省赢得了广泛赞誉。不仅如此,看到老挝病人候诊辛苦,队员们就把保障帐篷的空调送到了候诊区。看到很多人从数百千米外赶来看病,队员们放弃午休,吃口盒饭就投入工作。一位患者检查部位特殊,而检查床又太矮,眼科技师陈爽一直跪在地上为患者做眼部B超。
为了让边远地区的官兵和群众也能得到帐篷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医疗队专门派出巡诊队伍,前往近百公里远的营区哨所和村民家中巡诊义诊、送医送药。
在琅南塔省公安医院附近的村庄里,村民们早早聚集在村长家里,等待医疗队分队的到来。忙活了一上午,队员们利用转场的空隙,拿出背包里的单兵食品围坐在一起,就当解决了午饭。一位村民看见了,默默地回家拿出了两个煮熟的玉米,硬塞给了医疗队员。
他们经受住了考验
一天上午,琅南塔省军区医院一辆救护车突然送来6位重症患者,其中68岁的老太太温莎患病最重,气促呼吸不畅,无法行走。面对突如其来的急情,他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6名病人分诊,对温莎的病情进行会诊,准确判断并有效控制了病情。
据同行的陆军后勤部卫生局助理员殷小平介绍,在出发前,陆军军医大学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制定了应急方案预案,采取人力合理调配、工作时间灵活调整、多学科联合会诊等措施,确保病患得到优质高效救治。8月2日当天有600多人次参加义诊,都得到了有效救治,创下就诊单日最高纪录。
“走出国门进行卫勤作业,不仅锻炼医疗队伍的组织指挥能力、远程投送能力,还培养了多国卫勤协同能力。”殷小平说,“此次活动中,我们密切与老挝琅南塔省军地卫生部门沟通联系,在患者救治、留观、转诊等方面形成联合工作机制,提高了医疗服务活动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