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鄂西第一哨:27年保持雷达情报合格率100%

2017年09月19日 07:45:02 来源: 新京报

  鄂西第一哨:高山顶上的实战化军改

  27年保持雷达情报合格率100%,日常训练从“练为考”转变为“练为战”,“死记硬背就能过关”成为历史

  官兵正在营区内走队列。有“鄂西第一哨”之称的巴东雷达站位于鄂西将军山山顶,海拔近2000米。高义文 摄

  8月末,中部战区空军某旅举行实战化大比武,巴东雷达站一改以往派“尖子生”参赛的做法,随机抽取官兵参加了比赛。

  “还抽到了身上带伤的、腰肌劳损的,但是我们随便抽一套作战班子都能上。”巴东雷达站站长焦战涛说。最终,该站摘得团队第三名的成绩。

  最近两年,在这个有“鄂西第一哨”之称的高山雷达站,“实战化”成为日常训练旨归。装备全功能训练、超提纲训练……一项项务实的训练改革,让官兵的压力增大,但也强化了一种“向上的力量”。

  这是此轮国防与军队改革投射于一个基层连队的缩影。近日,记者前往巴东雷达站,探访军改之中的军队景象。

  孤悬海拔近2000米的雷达站

  从巴东县城出发,驱车蜿蜒在蛇形山路上,大约2个半小时才能抵达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所在地,位于鄂西将军山山顶,海拔近2000米,远离旅机关600公里。该站是原总后勤部确立的二类边缘艰苦连队。

  9月上旬的一天,上午近10点,连队驻地仍不时飘来一团雾气。“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这句流传甚广的形容,并没有夸张成分。去年10月,该站迎来第一场雪,最后一场雪则结束于今年5月。操场上积雪深达近50厘米,到了山地,“雪直接到腰上”。

  冬天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夏天紫外线强,终年缺水,但潮气又太重。在站里待过一段时间,官兵多数会染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恶劣环境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以缺水来说,在最缺水的月份,他们改三天洗一次澡为一周一次,每人定量用水。洗衣服也不能用洗衣机,手洗更节水。营区有两个厕所,一个是冲水的,一个是旱厕,缺水时一律只用旱厕。

  “大家说,在巴东,躺着都是做贡献。”巴东雷达站副站长孔文杰说。

  这个全旅条件最艰苦的雷达站,却有着功勋卓著的历史。巴东雷达站组建于1971年,46年来历经3次整编,2016年转隶至中部战区空军。该站连续27年保持着雷达情报合格率100%,近年来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

  环境艰苦,加上屡获殊荣,让很多士兵心生向往。孔文杰分配到该旅时,听说了巴东雷达站的艰苦和事迹,便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喊出:我要去巴东。

  气球、无人机等都是“敌情”

  巴东雷达站里最重要的装备,是一台高达数米的大型雷达。由于高山潮湿、风大,雷达外罩上了一个数十吨重的球形防风罩。

  焦战涛告诉记者,利用这台雷达,雷达站每天要监控和处理上千批目标,一旦发现没有报备的不明空情,全员都要进入战斗状态,迅速判断目标性质。这是一片没有硝烟但同样激烈的电磁战场。

  2011年8月,操纵员伍文在岗位上执行二等战备值班时,突然发现责任区外170公里处有一批异常空情。他立刻上报,加强战勤班人员闻令出动,密切监视空情。

  最终,他们得知这是一次空军未知条件下的实兵检飞。一架战机临时起飞,检验各雷达站的监测预警能力。因为首点发现、首点上报,巴东雷达站被通报表扬,并收获了集体二等功,几名士兵分别被授予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

  最近一次,巴东雷达站进入战斗状态,是因为一批空飘气球引发的不明空情。“气球、无人机、私人飞机、滑翔伞等这些没有报备的目标,我们都看作是敌情。”孔文杰说。

  雷达站地处高山,周边地形复杂,为了提升战训水平,焦战涛领衔建成了全旅第一个实战化训练战勤研究室。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沙盘上兵器、地貌、空域等要素齐备,各类飞机模型整齐排列,标记着性能参数。

  在演练情报下达时,雷达站官兵会在沙盘上进行模拟。根据模拟情况,我们会判断目标会从哪里飞、怎么飞、大概要飞多久到这里,“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要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手段才能更好地看到它,这就紧贴实战。”焦战涛说。

  “超提纲”的军事训练要求

  巴东雷达站官兵日常的训练科目,就是如何更好地识别和监控这些“敌情”。军改拉开大幕以后,原先就繁重的训练项目要求越发严格。

  对于装备的训练,要求深挖装备的潜能,称为“装备全功能训练”。

  以前只要能正常操作雷达,完成开机、值班、关机任务就行。而现在,官兵被要求使用各种操作手段,将装备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哪怕是那些不常用的功能。

  “比如说,我要看低空目标,就需要把天线往下调整。以前调整到能照见就行,现在必须要报出来精确到多少度。”孔文杰说,装备的功能都要求学精学透,不仅会用,还要懂原理,可以在遇到各种情况时知道该用哪些功能。

  巴东雷达站对于官兵训练的标准,由达到提纲提升到“超提纲”。每个官兵根据层级都有属于自己的提纲,难度不一。在这里,官兵被要求按照超越一个甚至两三个层级的提纲进行训练。

  义务兵原本适用于“训练二”提纲,包括一些很简单的应用训练。但巴东雷达站要求义务兵达到士官提纲标准,从应用层面提升到技能层面。“比如说,义务兵操纵员原来要求能对着监控机器口报7批航线的位置,但现在要求能口报9条甚至11条、13条航线。”雷达技师舒志敏说。

  从“练为考”到“练为战”

  2016年1月1日,《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由中央军委印发并实施,标志着此轮军改拉开大幕。对于空军的建设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的战略要求,被称为“三个要过硬”。

  焦战涛感觉到军改氛围临近,是在军改启幕前夕的2015年9月。上级作风转变明显地反映在对雷达站的要求上。

  以前雷达站里养猪、种菜都有硬性规定,养猪数量有要求,菜地则要“拉线搞平面”。如今对于这种与战斗力无关的事项,已经没有过高要求,“不需要把菜地整得跟豆腐块似的”,孔文杰说。

  写文件要求去除多余的文件语言,简明扼要地“拉条挂账”、“列干条”,一条条列出问题、负责人,解决了就划掉。“如果总结搞实战化训练的短板在哪,以前会先写实战化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现实情况是什么等等,讲很多虚的空的。现在可能一句话就能概括,”焦战涛说,“我们战魂不够。”

  孔文杰以前常常感觉,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的科目,在平时执行任务或未来打仗时用不上。比如,对指挥员考核“抄报”、“录取”这些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却没有针对指挥员的考试项目。而现在,指挥员的考核科目就是空情处置,反映的是指挥作战能力。

  “练为考”正在转变为“练为战”。考试不再设题库,死记硬背七八千道题就能过关的日子成为历史。细数下来,他们每年要不断学习和温习至少22本书,才能应对考核。

  从上至下形成实战氛围

  作风的改变,将部队建设目标拉到了唯一的焦点上:增强实战化能力。

  “以前训练纯粹就是训练,训与战之间结合得不是很紧。自从开展实战化训练以来,我们旅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种实战氛围。”焦战涛说。

  如今“模拟训练”已经全面被实战化训练代替。以前设置模拟航线,就是一条匀速的直线,但战场上敌机几乎不会以这种“傻瓜”方式进攻。现在,他们按照想象中最困难、最艰苦的条件去设置训练目标。

  巴东雷达站政治指导员俞梦溪说,如今对于每个官兵的考核,都严格以能力为标准,军事考核被明确为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套改士官要求更严格了,机关不会插手连队的日常事务,不会有人来“打招呼”。

  尤其是各级主官的选拔,都要求经历过大项任务,在比武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以前感觉谁都可以当主官来主持连队工作,后来,只有军事素质过硬的干部才可以。”焦战涛说。

  当前军改进入“脖子以下”阶段,重在改革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已经传导至基层连队。几天前,巴东雷达站收到改革要求,未来或将减少人数。焦战涛说,这意味着雷达站要调整岗位,“在专业上分得更细一点”,以适应新的军改要求。

  巴东雷达站在基地范围内是一个全面过硬的雷达站,将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体现到了各项工作中去。他们“志气比山高,本领比山高,境界比山高”的站训,与“三个要过硬”战略要求有内在相通之处。

  ——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政委曲德华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68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