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锻造刀刃上的刀尖——武警部队第二届“巅峰”特战比武竞赛侧记
新华社记者 刘新、杨雅雯
“未命中!”
“未命中!”
燕山腹地,武警部队第二届“巅峰”特战比武竞赛搜索识别射击课目的比武现场,不断传来现场裁判员的无情裁决。
拿到比武竞赛“资格证”的,是武警部队的300余名特战队员。竞赛开始不久,这群代表武警部队反恐特战最高能力水平的队员们便尝到了失利和挫败的苦味。
“我们要锻造的是刀刃上的刀尖。”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局长张晓奇说。
高难
完成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课目后,武警辽宁总队的参赛队员杨加伟大口喘着气,还不时咳嗽几声。“感觉半条命都没了。”取下头盔露出被汗水浸透的浓密黑发,他形容自己就像被关在燃烧着好多蜂窝煤的密闭房间里,“从肺到喉咙都有浓烈的刺痛感,想干呕”。
这个课目要求特战队员全副武装负重超13公斤在山路上2公里越野,穿越一段长约600米、坡度达45度的“好汉坡”,尔后到达指定位置进行射击——6个目标靶在越野开始后的第9分钟便开始逐个显示,隐显各3秒。
杨加伟跑到射击位置时只看到了显靶,没来得及开枪。这位4次参加过武警部队大型比武的22岁少尉,“还没有出现过完成不了课目的情况”。
这并非个案。据统计,40.3%的参赛队员都未能赢得射击时机,而在2016年首届“巅峰”特战比武竞赛中,这个数字是88.7%,变化的还有命中率——由5.2%跃升至43.6%。
张晓奇认为,首届“巅峰”比武对革新传统训练理念、推动特战训练深度变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来自武警内蒙古总队的倪祥喜印证了张晓奇的话。这位本届比武竞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队员曾参加过首届“巅峰”比武。2年前,他眼巴巴地看着最后一个目标靶“溜走”没来得及响枪,而这次他仅耗时9分20秒就到达终点,并成功命中了目标。
实战
比武开始第一天就出了“岔子”。一名参赛队员为了减轻负重、提高成绩,将背囊内负重的2个哑铃片、1个螺丝扣丢弃在越野途中。
代价是惨痛的:不仅他本人的参赛资格被取消,所在单位这个课目的竞赛成绩也归零。
张晓奇正色道:“训练中弄虚作假,实战中就得吃亏丢命。”
更多的参赛队员在比武中拼了命。来自武警云南总队的茶绍龙是个人全能课目首个“吃螃蟹”的队员,这个课目要求队员在5公里复杂地形上,90分钟内完成多种武器操作、驾驶射击、手榴弹投掷、越障、武装泅渡等10项险难内容。
在越障环节,茶绍龙从近2米高的滚木架上摔落在地。“头和肩直接倒戳在地,幸好有头盔,但我当时就感觉腰部剧痛。”茶绍龙忍痛爬起来,跃起,再摔下,再跃起,第三次终于惊险过关。
还有三个关卡,闯还是停?茶绍龙选择了继续,并坚持到了终点。
“不后悔,就是遗憾。”病床上的茶绍龙垂下了眼眸——因腰部严重摔伤,他无法参加接下来的两个课目。
“这是极限中的极限,超极限!”现场评判组长李立功看着特战队员们闯过一个个“鬼门关”,直言“成绩已经不重要了,他们能完赛就是胜利”。
“我们最大限度还原了反恐战场你死我活的对抗本质。”张晓奇介绍说,本届比武设置的5个课目31项竞赛内容均带战术背景,对特战队员的体力、技能、心理、智能都是极大考验。
综合
“哪个队的?这么快?!”在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课目现场,武警内蒙古总队的参赛队员冉慧琳在显靶前31秒就健步如飞地赶到了指定射击位置,等待目标靶的出现。
惊喜并未延续,冉慧琳最终只命中了6个目标靶中的3个。这个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粗糙皮肤的20岁小伙子说,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的发挥。
冉慧琳的中队长,同是参赛队员的倪祥喜在看完2万余字的竞赛实施细则后,就意识到:“今年的课目全都讲究体能、技能、智能、心理相结合,‘缺腿’拿不到好成绩。”
比如特战小队武装营救人质课目,包括5个阶段共18个内容,要求1个7人特战小队独立作战、合力制胜。其中,仅“快速开进”环节就需要完成索降、开辟通路、穿越染毒山洞、战术操舟、攀岩等内容。
记者在搜索识别射击课目现场看到,不少队员刚进入丛林十几米就被绊发爆炸装置“炸伤了腿”,整整一上午,只有一名队员命中了3个目标,不少队员都未命中目标甚至一枪未放就“阵亡”了。
武警河南总队的孙飞在和队友分享心得时说:“这个课目光体力好没用,还得讲究战术战法,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理素质也得好,考察的是综合素质。”
“比武不是考核,高难、实战、综合才有意义。”张晓奇说,他最希望的是这群特战精英能把在这次比武中学到的理念、方法复制到部队训练中去,“像打仗一样训练,推动战斗力的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