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9日电 题:“空中铁骑”启新航——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聚力转型提升战斗力记事
新华社记者李清华、刘小红
在祖国西北边陲,有一支“空中铁骑”——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20多年来,他们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200余次,连续2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飞行大队”荣誉称号。20多年来,这支“空中铁骑”用铁翼守护着西部边关每一寸国土。
新时期,站立在陆航部队转型潮头,这个营不断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战法训法,开启了“空中铁骑”的新征程。
2016年7月20日,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飞行员在高海拔边防线执行巡逻任务。新华社发(吴世科 摄)
转型,突出思维转变观念更新
从“能飞”到“能打”、从“助战”到“主战”、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制胜”……这是现在的一营。
然而,回首转型,道路充满坎坷。
“转型之初,不少飞行员都想改飞武装直升机——他们认为运输直升机是‘配角’。”旅长粟祥说。
如果不尽快转变“配角”思想,定位“主角”观念,就会被未来战场抛弃。
营党委叫响“升空就是战斗,战场上都是主角”的口号。他们采取营一级独立组训,大力培育飞行员综合素养,按照实战要求组织练兵。如今,一营探索施行的组训模式,使飞行员培养周期平均缩短了两到三年。
随着转型的深入,营党委感到:人才是转型的根基和动力源。
初秋,阿里高原冰封雪裹。即将退休的老飞行员钟建文,主动申请帮带新机长谌亮。
一路飞行,一路传授。返航时,钟建文将一张发黄的航空地图交到谌亮手中。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识格外显眼:有的是界定点,有的是曾遇过险情的雪山口。
谌亮如获至宝:“这张图凝聚着前辈们的心血,就像谋打赢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传承好。”
“我们采取新老结对、强弱搭配的方式,帮助新飞行员快速成长。”营教导员赵磊说,他们还坚持带教与任务相结合,在大项任务中磨砺培养年轻飞行员。
2018年1月5日,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在严寒条件下组织飞行训练。 新华社发(吴世科 摄)
转型,突出“极”“险”“难”锤炼过硬技能
要说一营训练有何特色,首数“极”“险”“难”训练。
在恶劣复杂环境中锤炼飞行本领,在临界极限对抗中研练战技水平,在逼真险难战场中砺练生存能力……
对一营官兵而言,临界状态不再是飞行禁区,虽然危险,但往往是制胜时机。
那夜,在训练空域,暴风雨来袭,飞行进入临界放飞状态。
“注意避让雷暴,保持稳定姿态……”营长高岩冷静指挥多机种继续展开战术课目训练。
在一营训练记录上,“极”“险”“难”训练历历在目——
全面展开山头斜坡、狭小平台等特殊场地机降;
改进夜间外吊挂、滑跑起降、机降突击等新课目训练;
探索空地指挥、戴夜视镜飞行、实装吊运、极限距离转场等课题训练;
……
为了不让生命禁区、飞行禁区成为制约打赢的盲区,近年来,他们大幅提升高原高寒地区训练比重,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
那次,李宏斌等人驾机飞越冰川雪山转场阿里,在海拔5800多米的某山口,突遇罕见乱流,局部气象瞬间恶化,机组凭借过硬技术,短时间内百余个操纵动作精准无误,两架直升机成功迫降高原。
2018年5月25日,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协同训练。 新华社发(吴世科 摄)
转型,聚焦实战提升打赢本领
那年,一营首次在对抗演练场亮相。
研究地形,确定机降地点,赵永杰和战友驾机搭载特战队员,顺利突入蓝军纵深。
谁料,特战队员刚落地,就被蓝军“歼灭”,直升机被“击落”。
原来,蓝军也知道这个地方适合机降,早已布防。
“我们看好的机降地域,蓝军自然也能想到。这就是缺乏实战意识。”赵永杰说。
营党委认识到,只有瞄准实战,多钻研“对手”,多在“背靠背”较量中磨砺,才能砥砺铁骑锋芒。
为此,一营抓住各种机会开展协同、对抗训练,锤炼部队实战能力。
翌年,部队整建制大机群跨地域飞赴千里之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诸军兵种展开联合训练。
演训场上,他们探索实践险难战术课目,抓住机会研学兵种运用规律,结合军兵种协同练指挥、练战术……总结梳理出10余项成果,积累了数十条战训经验。
近年来,他们持续加大驻训、演习力度,不断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今年以来,一营在复杂空域和环境中与多支部队“背靠背”联演联训,年度飞行训练时长较以往增加了近1倍。
今年5月,近400名将校军官在新疆库尔勒观摩了陆军转型建设成果。一营官兵训练成果受到了观摩者和兄弟单位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