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人大代表:做好征兵工作 集更多优质兵员
原标题:热血报国正青春
——军队人大代表热议做好征兵工作
3月10日,解放军报记者张军胜(左一)采访军队人大代表王献军、杨征、潘佳瑛(左二至左四)。解放军报记者 穆可双 摄
受访代表
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杨 征代表
空军航空兵某师政委 王献军代表
河南省军区某中队指导员 潘佳瑛代表
军地合力,注重征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重点高校学生
记者: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征兵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如何不断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确保征集更多优质兵员?
杨征: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应把高校作为征兵宣传的主阵地,把大学生作为征兵重点宣传对象,把依法服兵役的政策讲清楚,把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讲明白,增强宣传教育方式的实效性,在提高大学生征集比例的同时,更加注重征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重点高校学生,使征集兵员更加满足部队需要。
王献军: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智力、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尤其是重点高校学生,他们知识范围广、学习能力强,征召入伍后适应部队环境快、岗位技能上手快、转化战斗力快,在完成任务中大多表现出色。我所在的单位有很多大学生士兵都担任班长骨干,成为岗位技术能手,受到基层部队的普遍欢迎。
潘佳瑛: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再上新台阶,各地各高校要把大学生征兵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凝聚军地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坚持联合发力、强化考评奖惩。各级兵役机关要及时健全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将高校有关领导纳入征兵领导小组,完善军地协同机制,形成顺畅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责任明晰、人员到位、工作落实,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院系、具体班级,精准动员到每一名有参军意愿的大学生。
精准征集,建立“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机制
记者:如何推动征兵工作进一步向精准征兵转变,从而实现征为所用、征需一致?
杨征: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兵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按照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的要求,探索走开精准征兵路子,从源头上优化和提升兵员质量。
建立科学的部队专业需求和兵员征集对接模式,实施按需征集、精准补入,实现应征青年能力素质与专业岗位最优配置,真正将地方青年英才揽于部队帐下,已经成为当前征兵领域的重大课题。可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编制岗位任职说明。围绕“岗位是干什么、新兵应做什么、需要具备什么资格”,组织相关力量,系统编制各军兵种各建制、各专业岗位说明书。二是精确统计兵员岗位需求。各军兵种部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从专业岗位、普通岗位及兵员数量方面测算出各类岗位的兵员补充需求计划,逐级汇总后上报国防部征兵办,国防部征兵办逐级给兵役机关下达兵员征集指导数,兵役机关按军兵种部队提交的专业需求进行征集。三是精细掌握应征青年信息。依托全国征兵网系统,适龄青年在兵役登记和征兵报名时,增加专业特长、学科门类、专业名称、课程内容、执业证书、技能要求、兴趣爱好等方面信息,为对口精准征集提供数据支持。四是精准补入部队所需岗位。精确征兵组织模式下,兵员分配要根据新兵的基本条件、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个人意愿和部队岗位需要来确定。
王献军:除了高学历高素质,精确征兵也得蹚出一条路子来。以空军为例,作为技术军种,空军具有岗位种类多、专业技术性强、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随着一大批新型战机服役入列,对人才需求非常迫切。只有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对口青年和部队急需的各类科技人才进入部队,才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让他们快速形成战斗力,使他们在人岗相适中更好地实现价值。这就需要着力实现兵员征集与部队需求精准对接,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军地对接机制,真正把部队急需的有志青年选拔出来、吸引进来。
廉洁征兵,扎紧兵员征集“篱笆墙”
记者:当前,如何继续推进廉洁征兵工作?
杨征:加强廉洁征兵工作,是从源头上纯洁巩固部队、增强部队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党和军队形象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兵役机关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廉洁征兵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力举措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从执行政策标准、履行程序步骤、遵守廉政纪律等方面立明规矩,严肃纪律,压缩弹性空间,堵塞漏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刚性约束,扎紧兵员征集的“篱笆墙”。
潘佳瑛:抓好廉洁征兵,涉及军地多个部门,贯穿征兵各个环节。各级兵役机关和地方纪检监察、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共同把好廉洁征兵的每个关口。一是要明确征兵机构的职责、权限、程序,做到谁承办、谁签字、谁负责;二是要公开信息,增加征兵工作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满意信服;三是要加强对征兵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打牢廉洁征兵的思想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底线;四是要强化监督问责,发挥专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整体合力,坚决做到“零容忍”“全覆盖”,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征兵环境。(记者 张军胜 宫玉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