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张俊凯用特殊的“听诊器”——螺丝刀为车辆“诊治”(2019年5月22日摄)。 新华社发(曾曾 摄)
新华社沈阳8月17日电 题:亮剑沙场的“千分尺”——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俊凯
黄明、黄一宸、付凯
2019年秋,北京。
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倒数第二次合练的所有受阅装备列队完毕。突然,一台车辆出现故障。
此刻,距合练开始不足10分钟。
二级军士长张俊凯判断,是热胀冷缩导致零部件密封不严造成的。他拿上两把扳手钻入车底,一边嘱咐驾驶员不断踩踏制动踏板,一边沿着制动气室外壳紧固螺丝……
17秒,故障排除。
张俊凯是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入伍24年来,先后20余次执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检修车辆8000余台次,排除装备故障隐患近百起,曾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张俊凯(中)向战友传授修理方法(2019年5月30日摄)。 新华社发(曾曾 摄)
张俊凯被战友们誉为“士兵工匠”,他自己更喜欢用“千分尺”来自比——“千分尺的精度能达到0.01毫米,它代表着我的一种性格,工作要做到毫厘不差。”
24年前,初中毕业的张俊凯坐上绿皮火车,来到某集团军司机训练大队修理所,学习军车修理。他遇到的第一个“坎儿”,就是能力“短板”:车辆故障五花八门,自己却无从下手。
于是,原本“一见书本就害怕”的张俊凯发奋读书,考进军校,开始系统学习车钳铆焊、机械设计等课目。
学习期间,为了研究不同车型的构造和零部件,张俊凯反复拆装数台报废车辆,化整为零——这段“庖丁解牛”式的学习经历,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一幅幅立体、直观的车辆结构图,为以后数次临危排障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在一场实战化演练考核中,一台油料运输车突然“趴窝”,大家紧急向在外学习的张俊凯求助。
“启动车辆!”“电话靠近发动机!”……仅通过听筒分辨发动机的声音,张俊凯便将故障点精准定位在滤芯堵塞。5分钟后,车辆故障排除。
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张俊凯(左一)为战友们示范维修方法(7月8日摄)。 新华社发( 赵佳庆 摄)
上士吴满鹏说,在战友们心目中,张俊凯不仅是能“透视”军车内部构造的“大神”,更有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
部队每次配发新车型,张俊凯总是第一时间跑到车跟前,一手捧着说明书,一手揿揿按钮、摸摸配件。时间一长,只要队里来了新车,大伙儿先喊:“老张,开‘饭’啦!”
战友们打趣说,张俊凯躺在修车平板上的时间,比躺在床上的时间还要多。
“军人就是要履职尽责,为部队战斗力生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俊凯说,自己的岗位虽小,却紧紧连着战斗力。
2016年,张俊凯随队赴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执行跨区演训任务,单车单驾驶员连续机动1500公里。
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张俊凯(中)向战友传授维修技能(2019年8月21日摄)。 新华社发(曾曾 摄)
作为参演车辆驾驶员兼修理工的张俊凯,顿感压力倍增——车队这么多台“老伙计”中,每种车型的故障点各有不同。临行前,他专门把车队驾驶员叫到一起,传授应对办法。
途中,每次停车休整,张俊凯都会抓紧时间把车队的车辆检查一遍。一路下来,他几乎没合眼。
“我把每一次演习,都当成是真正的战斗。”靠着“一把扳手”亮剑沙场的张俊凯明白,要更好地提升保障打赢的能力,就要在训练实践中探索钻研更多的方法。
部队在高寒地区野外驻训,夜间机油黏性增强,影响车辆的启动速度。张俊凯冒着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严寒,辗转千余公里,记录上千组试验数据,琢磨出“严寒条件下汽车定时启动运转保温装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部队训练中,车辆行至荒漠草原时,常常面临饮水难题,张俊凯就带头革新了野战打井车,解决官兵吃水难的问题。
国庆70周年阅兵训练中,张俊凯发现车辆漏检、检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时有发生,便总结出一套“一前、二转、三底、四操”的四步检车法,传遍了整个阅兵村……
“对我而言,修车是兴趣,是岗位,更是使命。”张俊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