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收官。
本届F1中国大奖赛盛况空前,对于赛车迷来说堪称一场难得的“嘉年华”,久违的发动机轰鸣热浪、赛车的风驰电掣,引发了全场山呼海啸的掌声与呼喊,令赛车迷久久回味。
在航空迷眼中,在这场关于地表速度的竞赛中,每一个转弯和直道都见证着空气动力学的无形“大手”如何将赛车稳稳地按在赛道上,让它贴地飞行,高速过弯。也是这双空气动力学的“大手”托举着飞机冲上蓝天,赋予人类一双翅膀。
本期,我们就从空气动力学的视角来聊一聊F1赛车“贴地飞行”背后的奥秘。
F1赛车之所以能贴地飞行、飞机之所以能飞上蓝天,都有赖于空气动力学。图为意大利“三色箭”飞行表演队(使用MB-339教练机)以9机编队的招牌动作,为F1意大利大奖赛表演助兴。
从升力到“负”升力,赛车贴地飞行
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一种简单的解释是:空气流过机翼(通常是上表面向外弯曲的程度较大、下表面相对较平)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压力变小(根据伯努利定律);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力变大。上下翼面的压力差形成了托举飞机飞上蓝天的升力。
20世纪60年代末,后翼(也有称之“尾翼”)被引入F1赛车的设计中。自此,前翼和后翼就成了F1赛车上的标配。
而F1赛车上的前后翼,在翼型(翼的剖面形状)上就类似倒置过来的飞机“机翼”。
F1赛车上的前后翼,在翼型上可以视作倒置过来的飞机“机翼”。
对比于,机翼(上图)升力的产生,将其倒置作为F1赛车的前后翼,就将产生“负”升力,对赛车的下压力。
当空气流经F1赛车前后翼,下翼面气流流速高、压力小,上翼面的空气速度低、压力大,从而产生了“负”升力,即空气对赛车的“下压力”。
这双无形的大手“下压力”让F1赛车得以牢牢地抓住地面。这样一来,在直道少、弯道多的F1赛道上,F1赛车就能够以尽可能高的过弯车速、更好的操控性、更稳定地通过弯道(尤其是高速弯道),帮助赛车手创造更好的围场战绩。
当F1赛车的“机械抓地力”(全赖于汽车自身质量、轮胎和悬架系统等)接近极限时,工程师们就要依靠空气动力学来创造“下压力”。
倒置机翼令赛车设计方向剧变
20世纪6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赛车手兼汽车设计师吉姆·霍尔(Jim Hall)率先在他的Chaparral2E和2F跑车上安装了后翼。
F1莲花(Lotus)车队的创始人、赛车设计师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很快将后翼引入他的车队F1赛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高速行驶中后翼产生了更大的下压力,大幅提高了赛车过弯的速度和稳定性,比赛成绩由此不断刷新。
1970年,一代经典F-14“雄猫”战斗机首飞,此时“变后掠翼技术”正热门。
20世纪70年代的航空技术早已进入了喷气时代,跨入了超声速时代。所以,赛车工程师从航空领域借鉴一下,给赛车装上机翼,这算不上是什么异想天开。
不过,最初前翼和后翼在赛车上的布置还是比较简陋的。比如,全宽后翼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后悬架上,或者由细长的支柱(长度4英尺,约1.2米)来更高地支撑起来。
也因此,有时空气动力那双无形的大手会将前后翼直接压塌,乃至威胁赛车手的安全。这也让F1规则做出修改,对前后翼的高度、宽度、位置等做出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它们被要求布置在赛车较低的位置,也开始与车身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设计。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严格、繁琐的F1规则限制下,在各家车队对性能的取舍,以及技术路线的差异影响下,F1赛车外观经历了一次次迭代乃至巨变,这也恰似航空领域的战斗机在气动外形上的变化——天地之中的它们,外形之变无不是来自空气动力学那双手的塑造。
由空气动力学主宰的性能和设计
“将机翼倒置装上赛车”后,F1赛车的设计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空气动力学开始在F1赛车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空气动力学不仅在一年又一年的新赛季中“再造”着各家车队新车的外观,也几乎主宰着一辆赛车的全部性能。特别是随着发动机研发、轮胎特性等变量趋于稳定,空气动力学开发所带来的性能优势将直接决定新赛车是“火星车”还是“地球车”。
也因此,F1赛车的悬架设计、动力总成、构造和布局等都要服从于空气动力学的要求。
一型飞机的设计离不开风洞测试、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等,一款F1赛车的设计也同样如此。
在为F1赛车装上“倒置的机翼”后,那些围绕机翼的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理论定律、效应,发生在机翼上的种种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现象,也都在贴地飞行的F1赛车前后翼、扰流片(整流片)等赛车上表面的空气动力装置上处处应验和发生着,包括但不限于伯努利定律、文丘里效应、边界层理论、流过F1赛车的湍流、失速现象、地面效应、康达效应等。
在航空领域常见的,如通过翼刀、翼尖小翼来梳理、引导气流的气动设计等“小手段”,在F1赛车的空气动力设计上也有着类似应用。
位于前翼后的车轮产生的涡流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气流流场。2022年F1新规则下的新赛车,在轮胎上方增加了扰流翼片,它的出现将控制前轮涡流,防止它破坏汽车其他部分的流场。
关于目前F1赛车身上的设计“小心思”以及那些可能会影响F1赛车的因素,明天的文章中我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