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1927年十月,第一所红军医院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茅坪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医院数量、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到1949年,全军共有医院 450余所(含分院)。

抗美援朝:专业素质全面加强

1927年十月,第一所红军医院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茅坪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医院数量、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到1949年,全军共有医院 450余所(含分院)。

边境之战:民兵担架队、妇女支前救护队、老百姓家中的临时病房……

我军采取加强医护力量、组织适应性训练、组织阵地抢救和积极后送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部队。由于救治水平的提高,伤员伤死率比抗美援朝时期降低了将近一半。

信息化突破

作为信息化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军积极探索依托信息技术将医学技术 手段和卫勤组织手段相结合,用非物质手段提高效能的卫勤保障方式。

卫勤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2008年汶川地震,就像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部队卫勤保障综合能力的大阅兵。在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我军战伤救治卫勤保障的全新面貌,也为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实现我军军事医学发展战略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和重要启示。

效能卫勤

在与世界军事变革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军提出了"效能卫勤"理念,效能卫勤指的是保障效率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做到卫勤实力拓展,有效实现对 军事生活常态、战争状态、非战争军事行动和社会卫生事件对军队影响的通盘卫勤保障;另一方面做到卫勤功能完全,能够同时解决"战创伤、灾害医学、疫病流行、'三防'、心理战、战(灾)后社会健康"等系列问题。

主动卫勤

实现主动卫勤就应该把卫勤工作的主动作为前移到军事指挥的决策阶段,不是战前分析一场战斗能够给卫勤保障带来多大压力,而是战前研究通过卫勤效能的最大化将会给这场战斗的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建立卫勤专业性在指挥决策要素中的主动支持机制。

集约卫勤

着眼履行新时期新阶段我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集约方式强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成为卫勤工作的新课题。面对更高的保障要求,卫勤工作需要实现在有限条件下集成所有资源, 达到卫勤保障功能最大化,通过确立卫勤保障综合措施集成来实现保障效能的突破。

集约卫勤

21世纪,生物技术正以不可比拟的优势渗入军事领域尤其是战伤救治领域,诸如毁伤观念的变化和新的战伤特点、侦检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战场 创伤救护手段的更新等,从而生物科技对军事医学改革产生了较之信息技术而言更加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军事斗争,"制生权"将成为影响新一轮军事变革的焦点。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