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是离开地面,在空中进行的活动。航空飞行是由人驾驶飞行器在三维立体空间活动,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界面。

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所处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大气)和人工环境(机舱)。飞行自然环境是指飞机离开地面要受到高空氧气、气压、温度等变化的影响;人工环境是指飞行员在座舱内要受到重力、振动、噪声等影响。飞行时,飞行员直接或间接受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双重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飞行员身体的影响

1.高空缺氧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由于地球吸引力作用,大气含量78%集中此层。因此,越靠近地平面氧气含量越多,离地面越高氧气就越稀薄。大家知道,人在地球上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内含有人体需要的氧气。高空缺氧对人体的神经、心血管、呼吸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高空温度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炎热的夏天高山上还有积雪,这是因为离地面越高,气温就越低的缘故。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 65度。在对流层的顶端,即高度12000米时,气温为摄氏负56度。人体若长时间暴露在这个高度环境中,将无法正常活动,暴露的部位还会出现冻伤。

3.高空气压变化

随着飞行高度增加,大气压也会发生变化,离地面越高,气压越低,在低气压环境中,储存在胃肠道内的气体会膨胀起来,引起胃肠胀气。轻者引起腹胀和不适感;重者产生腹痛、呼吸困难,出现面色苍白和出冷汗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航空性鼻窦炎或航空性牙痛。若高度继续升高,机体组织内的气体释放出来,还会堵塞血管或压迫神经,形成高空气体栓塞症,对人体影响较大。

(二)飞机特性飞行活动对飞行员身体的影响

现代高性能飞机的飞行活动范围大,飞行高度、速度和飞机状态变化多、变化快,在直线和曲线运动中,既有加速、减速运动,又有角加速度运动,产生较大的惯性,飞行员的身体在飞行时,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这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飞机做曲线飞行时,离心力的大小及变化对人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速度

飞行员也受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惯性力。在飞行中,飞机要从静止状态在短时间内加速至每小时几百公里、上千公里,是地面上的任何汽车、火车都不可比拟的。飞机在产生很大加速度的同时,飞行员的身体也受到各种不同加速度的影响。但在直线飞行时,由于飞机惯性的作用,飞机速度的加减不是非常突然的,所以,对飞行员的身体影响并不明显。

2.曲线飞行

为了在空战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飞行员要学会操作飞机做许多复杂的动作,如大坡度盘旋、急上升转弯、斤斗、横滚、半滚倒转、半斤斗翻转等。在做水平和垂直曲线动作时,由于角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的作用方向是从头到足的加速度,作用在人身体上的负荷在某一个瞬间可达到4-6倍的体重。此时,因阻碍了血液在身体内的正常循环,上体血液下移,会因头部缺氧而出现视觉障碍,航空医学称为黑视(眼前发黑),严重的会出现瞬间意识丧失。大负荷还可使身体内的器官拉长变形,影响其功能。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