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停止!国际扫雷援助,中国在行动 -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29 11:22:35
来源:环球时报

从未停止!国际扫雷援助,中国在行动

字体: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先后在边境地区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已勘明雷患全部清除。但是,中国扫雷行动从未停止,因为包括柬埔寨、老挝等在内世界多个国家仍然深受雷患之苦。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军队对扫雷领域国际合作高度重视,将人道主义扫雷合作与援助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举措,至今已连续20多年为20多个国家培训700余名扫雷专业人才,并多次派出扫雷专家组赴国外开展实地教学。柬埔寨国务大臣兼扫雷行动与受害者援助机构第一副主席李突27日在南京对《环球时报》表示,75年前,这个伟大国家的种子播下,如今这棵大树已经根深叶茂。“随着这棵参天大树的成长,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和平与发展,护佑世界免受战争和贫困的侵扰,为更美好的明天带来希望,柬埔寨也从中国的进步中受益匪浅。”

  4月4日,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与法国维和部队进行扫雷排爆经验交流。(视觉中国)

  无人设备提高排雷效率

  从7月1日至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为柬埔寨、老挝各举办一期扫雷培训班。27日上午,援柬、援老扫雷培训班综合演练在陆军工程大学国际人道主义扫雷综合训练场上进行,这是此次扫雷培训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据介绍,培训班按照国际地雷问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聚焦人道主义扫雷的指挥、作业和管理,融入无人机勘察雷场、机器人排爆、激光排雷销毁等新技术手段,围绕理论知识、专项技能训练、雷场仿真训练和综合演练等进行授课,助力提升柬、老两国解决雷患和战争遗留爆炸物等实际能力。

  最先进行的一个科目是无人机勘察雷场,在柬埔寨学员的操作下,一架无人机开始进行雷场勘察。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扫雷专家张胜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实施扫雷作业前,开展细致详实的雷场技术勘察行动非常关键,勘察行动获得的雷场信息对后续实施扫雷风险评估、缩小可疑雷区范围以及雷场标示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助无人化信息化手段,无人机携带传感设备,可以对整个雷场的情况进行初步侦察,并进一步获取包括雷场内地形、地貌植被分布,雷场的分布,甚至可以直接发现一些大型的未爆弹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电子态势分布图。”张胜解释说,有了态势分布图,排雷人员可以视情划分成若干个雷场,然后再进行精细化的扫雷作业。

  除了无人机,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排爆机器人、无人车等其他无人设备。根据介绍,在操作员的操作下,排爆机器人既可以探测主要危险性的爆炸物,还可以用机械臂把爆炸物精准地夹起来,继而对爆炸物进行拆解和处置。“无人化技术手段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使人工作业的风险大为降低,而且极大提高排雷工作效率。”张胜同时强调,无人化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地形下,人工操作依旧是必须的。

  此次演练在该校信息化人道主义扫雷综合训练场上进行,这是一个非常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化训练场。训练场由扫雷作业管理区、雷场作业训练区、未爆弹药处置训练区以及地雷探测训练区四大部分组成,功能划分清晰。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 学员们在现场的操作可以清晰地投射在场周边的大屏上,随着画面的不断切换,各个方位学员的操作情况一目了然,学员操作进程一览无余,是否有错,错在哪里……有助于教员对其及时纠正和帮助改进。根据张胜的介绍,画面还可以直接切屏到学员操作屏上,指出问题所在。

 

  外军学员正在开展扫雷作业演练。杨肇宇 摄

  人才培养是扫除雷患的根本

  “我特别喜欢中国的无人机。”柬埔寨国家维和扫雷部队中心(NPMEC)的艾恩中校谈到无人机的时候两眼放光。他认为,中国的无人机续航能力好,视频拍照非常清楚,无人设备操作的精准度也很高。

  老挝人道主义扫未爆弹营的丰米中校也对无人设备培训内容印象深刻,“勘察雷场时可以使用无人机,无人机携带的航弹探测器能探测埋在地下深处的未爆航弹,然后可以使用机器人和激光销毁器来处置这些未爆航弹。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在扫雷专业上的运用可以带来很多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张胜认为,学员们的感受恰恰是培训的意义所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才的培养是帮助他们扫除雷患的根本,我们的培训不仅要加深扫雷人员的理论基础,还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扫雷效率。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新手段、新技术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会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潜力,提高业务水平。”

  截至目前,陆军工程大学已为柬埔寨、老挝两国开办10期扫雷培训班,培养4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张胜从2017年开始就参与扫雷培训班,他表示,根据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们培训的内容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现在对无人化使用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多。

  尽管有了先进技术的辅助, 扫雷依旧是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挑战性的任务之一,艾恩和丰米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有战友在排雷任务中受伤甚至牺牲。而且雷患的影响不止如此。柬埔寨是全球雷患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艾恩表示,“柬埔寨的地雷很多,尤其是对农村人员伤害很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雷的存在而受到伤害,相比之下,我在中国24小时都感受到安全。”丰米介绍说,“老挝的未爆弹情况很严重,很多无辜的老百姓都受到了生命威胁,今年上半年有将近40个人因此死亡。”

  中国的扫雷技术安全成熟效果好

  27日上午,2024年援助柬埔寨、老挝扫雷培训班毕业典礼在陆军工程大学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的39名扫雷学员依序走上主席台领取了毕业证书。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马升琨在南京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迄今中国已成功举办30期扫雷培训班,为不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扫雷人员,这些人员至今仍然坚守在扫雷的一线,为扫雷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席毕业典礼的老挝国防部总政治部副主任派万少将对培训给出高度评价:“此次培训意义重大,为提升老挝人民军未爆弹清理人员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老挝一样,柬埔寨目前也深受地雷和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威胁。李突表示,目前中国已向柬埔寨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培训,使柬埔寨能够基本实现摆脱地雷和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影响。“中国正走在和平发展、为世界和地区架起友谊与进步桥梁的正确轨道上,特别是现在的中国正成为结束战争、推进国家统一、促进发展和摆脱贫困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的支持及中国科技的使用,将使清排工作更加安全、快捷,对挽救生命和加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赞赏中国愿与雷患国家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做法。”联合国地雷行动处副主任瑞塔·古纳亚提表示,愿意探索更多与中方合作的机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此外,瑞塔·古纳亚提还代表联合国和平行动部对中国在黎巴嫩的扫雷工作表示感谢。目前,黎以冲突持续加剧,我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于去年12月部署以来,一直担负联黎西战区排爆值班任务。当地时间9月22日,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临时任务指令,我第22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成功排除加纳营营区未爆122毫米火箭弹,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加纳维和友军生命财产安全。自中国赴黎维和部队部署以来,累计完成约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以及8.4万平方米巡逻道路搜排,发现和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2万余枚。

  对于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以及国际机构对中国扫雷援助行动的高度认可,马升琨表示,“我们的援助对象主要是雷患严重、能力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实践证明,中国的扫雷技术安全成熟,设备可靠实用,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得到了广大受援国的充分肯定。”

  “地雷作为一种爆炸物,经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马升琨进一步介绍,作为曾经的雷患国,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也感同身受,积极致力于开展人道主义法律援助与合作,中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这些国家早日摆脱雷患,重建家园,回归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也是中国政府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马升琨在介绍中国对外扫雷合作取得的成就时说,在援助对象上,我们已经向40多个亚非拉国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扫雷援助,在援助模式上我们采取的合作形式也日趋丰富,主要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援助、现场指导、受害者援助以及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

  在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宣布实施“助力非洲摆脱雷患行动”,并以实际行动进行支持。对此,马升琨表示,作为首批项目,我们将向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提供扫雷援助。“扫雷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中国的扫雷合作不会就此停止,还会继续开展扫雷援助与合作。中方将继续同有意愿、有需求的国际组织和区域机构等一道,继续探索扫雷合作的新模式,为国际扫雷事业提供更多助力。”

  马升琨进一步表示,在扫雷合作过程中,中方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充分考虑雷患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扫雷援助与合作。二是注重加强雷患国自身能力建设,实现扫雷行动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实际效果,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合作新方式。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