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的设立是重大利好。二级市场活跃度将大幅提升,新三板精选层公司直接融资的便捷性将大大增强。”精选层公司长虹能源董秘钟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长虹能源是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专精特新”企业凸显专注、创新、活力等特征,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事实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北交所设立的重要初衷,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
心无旁骛 “专”为一流企业
“成了,终于成了!”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5月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听到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周友平激动的声音。历时12年,公司终于成功研发出HCM(中空阴极磁控管)铜靶材产品并顺利交货。
HCM铜靶材是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一种。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此前只有日本和美国的几家跨国公司才可以生产,生产技术被高度垄断。江丰电子突破了这一垄断。目前,全球已有超过百余家芯片厂使用江丰电子的靶材。
这只是“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特征的“专精特新”企业近期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众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
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合计达4922家。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工信部提出多项培育措施,如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强化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上市培育。
浙江众成近期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在双向拉伸聚烯烃(POF)热收缩膜这一细分领域已耕耘25余年,产能规模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在浙江众成的生产车间,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行,各种原料经过加热熔融、冷却、拉伸、分切等多个全自动化工序,在生产线末端成为摆放整齐的一卷卷透明的成品塑料薄膜。这种叫交联膜的POF热收缩膜,常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外包装。伴随着轰隆的机器声,浙江众成董事、总工程师黄旭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全球没有交联膜生产设备出售。能生产交联膜的厂家所用的设备均是自主研制的。交联膜生产工艺技术难度高,需要经过多年的艰难摸索和不断改进才能掌握。”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突破绝非易事。“十二年来,我们一直不放弃,几个团队接棒研发,终于攻克了关键技术难点。”回忆起HCM铜靶材的研发之路,姚力军感慨万千。在姚力军看来,培育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甚至单项冠军企业最重要的是坚持,需要一大批耐得住寂寞的创业者。
浙江众成董秘许丽秀认为:“‘专精特新’企业首先要‘专’,要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我们就是要把膜做到最好,心无旁骛地坚持就会成为一流企业。”
长阳科技用十年时间,把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反射膜做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有两件事让公司董事长金亚东记忆深刻:一个是他和团队吃住在工厂几个月,第一条反射膜生产线终试成功;另一个就是获得国际电子知名品牌厂商认可,第一次拿到国际订单。
金亚东认为,企业在关键领域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形成更深、更宽的“护城河”,定价权会更强,客户、供应商的黏性也更大。
扎根于此 与北交所共成长
“在部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领域,类似于功能材料、芯片等,需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中钨高新董事长李仲泽说。作为中钨高新旗下的标杆企业,深圳金洲深耕精密微型钻头行业三十余年,2019年实现主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目前,在全球每生产三部手机中,就有一部在加工中用到深圳金洲的精密微型钻头。
姚力军对此也深有感触,当时有关部门的600万元资金成为江丰电子的救命活水。“前8年我们都没有盈利,正是各级政府的支持,一棒接一棒守护着企业,才让江丰电子能走得更好、更远。”姚力军说。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研制专业性极强,且投入高、风险大,尤其需要政策支持。荷兰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ASML)早年一直财务吃紧,正是荷兰政府提供的补助才使它得以生存。“设备、材料最难做。”一位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机构高管感慨,一家如今已成为台积电、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大厂供应商的设备公司,早期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国开行的支持,说不定早就倒闭了。
这位高管直言,尤其像存储器、面板、芯片这些产品的生产线,投资动辄数百亿元,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企业生存都是问题,更别说发展。
目前,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北交所的设立,将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设立以服务创新型企业为主的北交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认为,北交所的设立,是新三板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其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更加坚定了市场信心。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推动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比如,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IPO工作推进会。
北交所设立后,不少挂牌公司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随之改变。“原来我们计划先到精选层,再谋划到其他板块上市。北交所设立后,我们决定扎根于此,与北交所共成长。”华南一家创新层公司的董秘说。
一家曾有意转板上市的精选层公司的董秘坦言:“转板上市路径相对复杂。北交所的设立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
李仲泽认为,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向这类企业倾斜。“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有助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同时,“专精特新”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对“卡脖子”难题不回避不放弃,牢牢掌握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稳步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配套专家”或“单打冠军”。
改革提速 创投向前进
资本市场持续改革,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专精特新”企业。
“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提速,创新企业的上市路径越来越畅通,给企业和创投等市场参与者带来极大信心。”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介绍,过去创投机构关注重点主要是互联网、消费等领域。最近几年,创投机构关注点覆盖到新能源、自动驾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先进制造、半导体等领域,助力培育和扶持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英博投资创始人冯志表示,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基于全局观的深远考虑。除了资金,私募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PE/VC)还能在管理上给“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帮助,协助其开拓客户。“有的创业者执着于技术创新,可能对市场、战略的感觉相对弱些。”冯志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受到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一只资金规模达数千亿元的产业基金将投资更多早期项目,通过更多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分工可以降低成本。但从产业安全角度看,关键环节要实现自主可控。”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勇军说,国内一些公司在细分领域已表现不错。
时代搭台、政策助力,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了积极的环境。对于如何投资,中金公司机械行业研究团队表示,随着政策不断倾斜,“专精特新”企业或成为新一轮周期中能够持续跑赢市场的核心资产。
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表示:“北交所的设立,可以提升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同时有助于投资机构挖掘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对基础层、创新层市场中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布局。”
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斌表示,北交所的设立,从短期看,有利于创新层和精选层公司估值重估;从长期看,投资者仍需注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机械、化工、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领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