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兴业银行宣布成立零碳产业联盟,并发布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金融服务专案以及依托碳账户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恒丰银行威海分行营业部碳中和网点正式揭牌,成为威海市银行业首个碳中和网点。
当前,商业银行竞相布局绿色金融赛道。专家表示,绿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商业银行应在内部建立绿色化机制。展望未来,碳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转型方向值得关注,建议商业银行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工具的建设,加强传统产品的完善更新。
绿色信贷规模增长迅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同比增长33.9%。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
部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长迅猛。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口径)余额达到7472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559亿元;恒丰银行绿色信贷总额同比增幅58.96%,绿色贸易融资同比增幅120%。
“如何助力全球、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金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表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金融机构应推动绿色金融转型。
在唐丁丁看来,绿色金融的转型既需要外部化的转型,即投资业务、投资项目的绿色化、环保化,也需要推动金融机构的内部转型,建立机构内部的绿色化机制、政策体系、业务流程、专门机构、专门人员。
应用REITs等市场化金融工具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现绿色金融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探索股权投资等方式,应用REITs等市场化金融工具,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兴业银行拟任副行长曾晓阳表示,为更好服务“双碳”战略和绿色低碳转型,兴业银行将推动信贷资源流向能源安全保供、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低碳、新能源绿电生产等重点领域,同时深化银企沟通对接、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构建银企协作良好局面,共同助力能源结构清洁转型。
“金融机构除了发行相关债券外,还可以参与一些机构的股权投资,以及走担保等方式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唐丁丁表示,未来要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根据最新研究,金融机构还应该更加积极地应用REITs。当前公募REITs发展潜力巨大,绿色REITs也正在研究之中,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绿色项目可以符合REITs发行的相关标准,使REITs工具得到进一步应用。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认为,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可利用好优惠利率政策,选择绿色效益突出的项目,与多边发展援助机构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升自身能力。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应发挥绿色银行专业优势,在巩固绿色信贷的基础上,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尝试探索碳金融和转型金融方面的创新型业务。
王遥表示,绿色金融具有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的三大功能。目前绿色金融几个动向值得关注:一是碳金融,未来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之后,有更活跃的碳市场,碳金融及衍生品的创新也会更加多元;二是转型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相关债券是转型金融工具,有望对多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作用;三是生物多样性金融,金融体系应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弥补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资金缺口。
“金融机构除了利用现有的政策工具以及创新产品和服务外,还需要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对金融业务可能造成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和损失。”王遥认为,金融机构发展生物多样性金融能力有待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机构还需要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绿色低碳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养料。
“建议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工具的建设,加强传统产品的完善更新。”恒丰银行董事长辛树人认为,金融机构可以尝试探索碳金融和转型金融方面的创新型业务,加强绿色金融大数据资源应用,通过研究分析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精准画像,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数字化在绿色金融当中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