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何以“最江南”-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09/24

10:5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文化

湖州何以“最江南”

2024-09-24 10:54: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8版 文化

  笔墨江南金秋送爽,太湖南岸高朋满座。9月20日,在湖州遇见“最江南”——第十二届湖笔文化节在浙江湖州开幕。吴昌硕艺术传承巡回展、第四届“赵孟頫杯”全国书画邀请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书画大咖走进“东亚文化之都”等一批具有湖州味、文化味、群众味的精彩活动同步开启。湖州以笔为媒、以节会友,全方位展现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独特文化魅力和现代城市精神风貌,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

一支湖笔,绘出文化新篇

  “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常常会折叠在“江南”两个字中,而这份对“江南”的情愫,总绕不开一支湖笔。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文房四宝”,因发源于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而得名,制作工序多达120多道,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紫毫之价如金贵”的赞誉。

  行走在湖州的街头,一间间颇具古韵的笔庄总会和路人不期而遇。位于吴兴区爱山街道王一品斋笔庄创立于1741年,店内湖笔的式样多达500余种,不同品类和款式的产品琳琅满目。笔庄负责人许剑锋介绍,这些年,老字号湖笔都在尝试推陈出新,通过品牌联名和跨界合作,逐步走入年轻人的视野,还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湖州市经信局提供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湖州湖笔在全国毛笔市场占有率约30%,其中在高档毛笔市场占有率约60%。数字的背后,离不开规划引领和法制保障。

  近年来,湖州在“湖笔+数字”“湖笔+文旅”“湖笔+文创”等融合发展上全力推进,颁布实施《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迭代升级《湖笔产业高质量传承发展若干意见》,高标准打造湖笔特色小镇、湖笔工坊等公共服务平台,还制定出台湖笔地方标准,优化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湖笔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新机遇。

  在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善琏湖笔厂,笔工王晓华对这些年的变化感触良多。她介绍:“在政策的激励下,湖笔厂力行传、帮、带,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以师徒结对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人,还开设了多门研学课程,并把制笔工艺搬进了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堂。”

  截至目前,善琏镇湖笔市场主体已超过400家,围绕乡创、艺创、数创、研创、文创五大主题,以湖笔为牵引打造艺术家社区,目前湖笔从业人员接近3000人,年制笔1400万支,年销售额近8亿元,成为当地独有的特色产业。

74项民俗,晒出文化家底

  在湖州,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根据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全年有各类民俗节庆多达74项。

  从含山清明“轧蚕花”、郎村畲族三月三,再到长兴岕里闹婚庆、德清蚕乡逛庙会、溇港端午赛龙舟……五花八门的民俗节庆中,既有展现乡村农耕劳作、邻里故事的微观呈现,也有讲述干群团结、红色传承的情景故事,涵盖着人、乡村、时代等多重文化内涵。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来自长兴县百叶龙艺术团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节目在暖场环节精彩亮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叶龙在湖州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几年,艺术团更是凭借着演出形式、舞蹈动作、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每年都受邀在国际舞台表演。

  为了让更多民俗“活起来、火起来”,去年初,湖州市委宣传部联合相关部门携手启动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民俗里的湖州”文化品牌打造。此后,一系列突出“四季全量、镇街全域、全民参与”的特色民俗展演活动全域开花,近两年来百余场红红火火的民俗节庆受到百姓追捧。

  在德清县乾元镇,元宵节期间举办“浙北乾龙灯会”这两年逐渐上升成为全县百姓和外地游客的“欢乐派对”,当平时静谧闲适的老街与铿锵热闹的踩街巡游相互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让许多人拍手叫绝。

  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创新过程中,湖州坚持把“民俗里的湖州”作为展现城市魅力的新窗口,软硬兼施细细琢磨留客之道、内外兼修整合资源积累口碑,并紧紧抓住民俗节庆的“溢价”特质,把一场场美美与共的民俗文化盛宴送到老百姓面前。

迈向国际,展现文化实力

  湖州文化兴盛,是一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史前文明到古代辉煌,从近代变革到当代发展,山水清远的自然禀赋和绵延千年的人文底蕴构筑出湖州特有的生态文化价值,赋予湖州“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丽头衔。

  湖州也是名冠江南的人文胜地,历代文化名人灿若星河。沈约、孟郊、张先、赵孟頫、吴昌硕等湖州籍人才辈出,王羲之、颜真卿、张志和、苏轼等名家在这里驻足挥毫,成就了“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誉。

  这些年,“人文新湖州”建设如火如荼,湖州持续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与之相伴随的是,全市文化业态布局加快重塑、城市文化风貌逐步更新、文艺精品力作持续突破、“宋韵湖州”品牌不断打响,文化的软实力成为助推发展的硬支撑。

  为在广袤的山川田园间传播“文化种子”,湖州市文联创新开展“艺术乡建”赋能行动,全国首创成立“湖州文艺事业发展共同体”,联合湖州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发布浙江首个艺术乡建特色村地市级标准,招引、整合知名艺术家团队、文艺创客、文化特派员等力量入驻乡村,培育农村文艺骨干近百人,构建起跨领域、多维度的文艺服务发展新模式。

  深挖精致从容的江南韵味,湖州坚持在文化上下功夫。如今,全市65家城市书房、46家文旅驿站、103家乡村博物馆、647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及城乡,成为市民享受惬意生活的文化空间;精心培育打造的太湖溇港、龙之梦、云上草原、裸心堡、长颈鹿庄园等网红景点,在社交平台“圈粉”无数,成为游客竞相前往的“诗和远方”。

  湖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基地、江南文化体验中心、国际乡村度假中心、东亚文化交流江南窗口过程中,湖州正启动新一轮谋划,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用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涵)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文化,湖州市,发展,民俗,江南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