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数据分析表明,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稳定江豚群体栖息。
武汉自2020年7月1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长江武汉段频频出现江豚身影,数量之多、次数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都是近年来少见。
被毁坏的家园修复了!可爱的江豚回来了!
禁渔退捕、岸线整治、污染防治、船舶改进、规范采砂……长江,伴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提出,正在迅速恢复昔日的生机和容颜!
5年来,长江母亲河用流淌的笔墨,绘制成一幅幅山河画卷,画上有曾经的忧伤,也有今日的蜕变……
禁渔退捕
画面 :
万里长江,向东奔流如海。入海口处,水面开阔,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草丰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画家”有话说:
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康亮说:“一年前这里渔网密布,工作船都难以停靠港口。经过治理,禁渔短短时间已经初见成效,工作船停靠时,激起很多鱼儿跃出水面。”
据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介绍,为加大禁渔退捕力度,长江口区域已形成多部门间协作治理的新模式。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交通、市场、林草、海警等部门和上海、江苏、浙江地方政府成立了部省际长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加强各类船舶和港口码头管理,推进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等工作。
画外音: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十年禁渔是重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刚刚出炉的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捕捞管理。
如今,沿江10省市11万余艘渔船、23万余名渔民全部转产上岸;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梯度展开,长江鱼资源枯竭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正逐渐恢复。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说:“禁渔不是说不吃鱼,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更好的鱼、更长久地吃鱼。希望长江的水生动物保护,不要再出现白鳍豚、白鲟的悲剧,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岸线整治
画面:
重庆江津区支坪江段江波荡漾,岸边芦苇飘扬,不时有红嘴鸥从江面掠过。不远处,数艘采砂船静静停靠在江边。江堤上,一套高架视频监控设备扫视着江面,后台监控室的工作人员,正对江面上的来往船舶进行观测、甄别,严防采砂船偷采江砂。
“画家”有话说:
重庆江津区水利局河道管理站站长罗思秋说,4年前,这里几百米长的岸线上,分布着5个砂石堆场,这些砂石堆场为采砂船提供转运服务,实际上是无资质的“非法码头”。这些非法码头设施设备简单,安全隐患突出,极大破坏了岸线生态景观,但却因为暴利驱使而久治不除,犹如岸线上一块块难以根治的“牛皮癣”。
“整治让非法码头变身绿地、江面恢复宁静,沿江自然资源和岸线资源得到切实保护。”重庆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永忠介绍说,为保护长江岸线,重庆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先后50余次“点对点”现场督促检查,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全市非法码头整治任务,关停长江、乌江、嘉陵江等航道沿线非法码头173座,生态复绿2000余亩,收回岸线22公里。
画外音:
长江两岸岸线是防洪的重要保护屏障,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资源。然而,长江岸线利用也曾存在布局不合理、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甚至还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乱占乱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等问题,严重影响流域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关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地对长江岸线进行了强力整治。截至2020年10月份,通过清理整治,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目前,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生态环境有效修复,侵占岸线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化工围江
画面: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长江径流232公里,站在宜昌市猇亭区原兴发集团沿江园区,只见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江水,岸边银杏、广玉兰、红枫等迎风摇曳,令人心旷神怡。关停邻近长江12亿元的生产线,腾出逾900米的长江岸线,兴发集团沿江园区的“关改搬转治绿”,是当地破解“化工围江”的一个缩影。
“画家”有话说:
2017年,宜昌制定实施了《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打出“关改搬转治绿”组合拳,即关停一批、就地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转产一批,对沿江综合施策持续“治”、全民参与全域“绿”。 截至2019年底,宜昌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3%降至19.9%,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了36.2%。
“根据《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湖北省2020年底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2年底推进沿江1至15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三年行动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周水华说。
画外音:
长江沿岸布局数十万家中小化工企业,是我国重化工产业的集聚区,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特别是磷化工污染问题,从磷矿开采到磷化工企业加工直至化工废弃物生成,整个产业链条都成为长江污染隐忧,长江总磷污染突出。
5年来,沿江省市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其中包括位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44家。
非法采砂
画面:
洞庭湖曾是非法采砂重灾区,位于洞庭湖口的长江湘鄂边界水域,上千艘非法采、运砂船往来穿梭的“盛况”持续多年,形成长江上最大的水上砂石交易市场。而今,记者乘船到这一水域回访,船行10多公里,采砂船没了踪影,运砂船也屈指可数,往日的忙乱景象不再,倒多了几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巴陵胜景意境。
“画家”有话说:
“当前非法采砂虽未禁绝,但长江干流规模性非法采砂基本绝迹,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总体可控、持续稳定向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河道采砂管理局副局长刘前隆说。
据刘前隆介绍,5年来,长江委督促沿江各地严格落实采砂管理责任制,通过与公安部长航公安局、交通运输部长航局建立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清江行动,规范采砂许可,督促各地大力拆解“三无”采砂船只等措施,非法采砂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画外音:
多年来,相关地方和部门屡次强力整治长江非法采砂,但由于利润丰厚、利益纠葛、违法成本过低等原因,非法采砂屡打屡犯甚至越打越多,成为水上“不死血吸虫”。
2016年以来,“长江大保护”逐渐深入人心,当“两高”司法解释正式将非法采砂入刑,有力震慑了长江非法采砂违法犯罪,一大批盘踞长江多年的违法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公安部长航公安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长航公安机关立非法采矿案1927起,破非法采矿案1878起,打击处理884人;2020年1月至10月,立非法采矿案907起,破非法采矿案898起,打击处理561人。
绿色航运
画面:
重庆巴南区麻柳江面,晴空挂日,微风徐徐,国内首艘LNG动力双燃料船舶——“港盛1005轮”满载集装箱,刚刚加注了LNG燃料启程,很快它将通过三峡船闸,抵达目的地湖北宜昌。船舶上,没有柴油机的轰鸣声,也看不到烟囱里排放的浓烟。
“画家”有话说: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海事处处长陆朝晖表示,五年来,沿江省市不断推行船型更新,并开展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防治船舶水污染专项整治等,严查港口、船舶防污染设施设备运维情况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与接收情况,严厉打击船舶违法排放行为,经过各地各部门持续不断努力,沿江水上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16年,长三角港口在船舶污染治理方面探索联防联治,依托上海组合港管委会,长三角港口群真正实现‘一个标准、一盘棋’,有效降低了整体排放。”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介绍说。
画外音:
长江黄金水道上穿梭往返的客货船舶,犹如水上钢铁“驼队”,是经济内外贸运输的中坚力量。然而船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成为长江生态环境的一大“痛点”。如何让长江黄金水道成为经济动脉的同时,也成为一道天蓝水净的风景?一首“绿色”协奏曲正在奏响。
——建立减排机制。长三角地区自2016年4月1日起实施减排方案以来,船舶排放的硫含量大大降低。
——推广使用岸电。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成港口岸电设施5400多套,覆盖泊位7000多个,76%分布在内河港口,其中长江港口占据了绝大多数。
——绿色船舶启航。除了LNG动力双燃料船舶“港盛1005轮”,全国首艘千吨级纯电动客船“君旅号”也在武汉首航,长江绿色能源船舶时代拉开序幕。
……
人们对长江的呵护,长江正在加倍回报。短短5年,曾经伤痕累累的长江,便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多的5年,更多的江段,将有更多的江豚……长江是江豚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出品:李勇 陈凯星 周亮
策划:王金涛齐慧杰
监制:韩振 黄庆华
记者:周文冲王贤 贾远琨 王辰阳
编辑:孔唯千
动漫及海报制作:马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