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两会“热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存在哪些难点?这将对能源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思客连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所谓碳中和,就是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所以,从现在到2030年之前,我们必须注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样才不会使以后碳中和的成本太高。所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必须放在一块考虑。
实现这两个目标存在哪些难点?
目前主要难点还是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化石能源占比非常大,约为85%左右,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供应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还在扩张,因为中国经济还在增长,对能源、电力需求也在继续增长。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可能困难更大一些。因为其他发达国家能源需求相对稳定,可再生能源都可以直接替代化石能源,满足能源需求。
“十四五”时期应该怎么干?
第一,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基本条件。
此外,应该把碳中和目标纳入社会规划的目标当中,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完善相关立法工作,不仅可以提升碳中和愿景,还有助于形成社会行动共识,在碳中和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还可以做到有法可据,有据可循。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点已经确定,这对我们工作的速度和广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重点完善一些能源科技创新制度,开始布局与碳中和相关的零碳、富碳这类技术的发展。例如碳捕获这一类的行业标准,也要抓紧开始制定。
对于碳中和,除了强调它的重要性,更关键地是在产业链和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果现在不开始布局,将来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弱一些。
第三,必须倡导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化应对。对碳排放来说,在哪里排放无关紧要,对大气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样的。然而碳排放会“走路”,这个国家管理严格,它就会往其他地方走。所以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方式一定是全球化应对。
我们以往讲贸易全球化,接下来我们必须倡导气候变化应对的全球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提出碳中和的目标,可见各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这种共识可以加速各国在碳中和问题上的行动步伐。
我们倡导气候变化的全球化应对,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对话合作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东西方国家加深合作,也有利于通过贸易的全球化来支持气候变化的全球化应对。例如,各国可以在节能减排、低碳零碳富碳等技术领域,通过资源互补、优化配置来互利共赢。
第四点应进一步倡导节能减排。因为可再生能源目前个头还是太小,它没法满足中国能源增量的需求,也无法同时替代传统能源。目前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全力把增量控制在某一个点上。因此,以后的节能不仅要把能源强度控制住,还要控制住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耗能。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记者:周佳苗
编辑:孙惠
视频制作:田泽阳
统筹:崔祎璁 王云霞
校对:马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