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在线 > 新华社名记者 > 李斌 > 2005年以前作品

 



  1972年生,鼠头者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

  如有所长,当属科技报道。曾两赴北极(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2004年中国首座北极站记者团成员);1999年至2001年、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独家或为主的报道占一半以上;和同事一起合作在2000年掀起了“纳米热”和“基因热”;曾率先报道关于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克隆大熊猫、中国芯、原子喷泉、人脑记忆“新大陆”等新闻。在科技新闻圈混得长了,被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笑谓“资深记者”。

  所谓代表性报道(包括与人合作)有《决战纳米时代》、《"基因食品"质疑》、《技术黑洞探析》、《留学生直接从政调查》《归国创业"小灶"现象分析》、《廉租房调查》等等。编著有《2004科技中国》、《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书。

  2005年以前的作品 ..

· (北极纪行)特写:"这些泥巴都是宝贝"——大洋组作业现场素描
· (北极纪行)科考花絮:雪龙号上新鲜事
· (北极纪行)题:特别传真
· (北极纪行)特写:"我挺好的"——来自北极科考队的报道
· (北极纪行)题:缘何"退守"白令海
· (北极纪行)目击北极熊
· (北极纪行)特写:北冰洋上的生日
· (北极纪行)雪龙号艰难行进
· 这里的海冰为什么这么"脏"
· (北极纪行)"雪龙"号初陷冰海

· (北极纪行)我国国产直升飞机首次"亮相"北冰洋
· (北极纪行)北极科考队"幸会"鲸鱼群
· (北极纪行)"雪龙"号船上"粮草充足"
· 北极科考花絮:近七成队员去过南北极地区
· (北极纪行)"一切围着科考转"——"科技之光"闪耀雪龙船
· (北极纪行)雪山伴我行
· (北极纪行)雪龙船上集邮热
· 北极科考:安全系数知多少——首席科学家陈立奇谈北极科考五大变数
· 雪龙船上有"四多"
· 北极信箱:中国人和北极

· "雪龙"号今天从上海港启程首航北极
· 为什么去北极--访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陈立奇
· (北极纪事)北京黄河站纪事系列文章
· 决战纳米时代——2000“纳米热”系列报道
· 大兴安岭"找不着北"?
·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引起强烈反响
· 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 我国科学家计划克隆大熊猫
· 中科院将继续支持克隆大熊猫研究
·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大熊猫胚胎

· 我国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成因
· 科学家首次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
· 我国发现脊椎动物迄今最早的祖先
· 我国科学家合成高质量碳纳米材料
· 524名两院院士评选产生1999年中国和世界各十大科技进展
· 踏上千里冰原——记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 中国北极科考创下多项"第一"
· (北极纪行)8名北极科考队员畅游北冰洋
· 我北极科考队员今天遭遇三只北极熊
· (北极纪行)北极科考蒙受新损失

· (北极纪行)北极科考队飞抵最北点进行作业
· 特写:雪飘北冰洋——记北极科考队建立联合冰站
· (北极纪行)风雨28小时——北极科考队特别行动纪实
· (北极纪行)上冰记
· (北极纪行)北极科考队首次踏足北极海冰
· (北极纪行)"北冰洋,我们来了"——我国极地科考首次小艇综合观测纪实
· (北极纪行)题:白令海缘何"无鱼"
· 新华视点:“第一生产力”为何遭遇尴尬
· 历史谜案由来 “从太空肉眼看长城”争论大事记
· 确认“肉眼无法从太空看长城”的背后

· 中国科学家确认“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
· 可持续发展:我国技术支撑能“撑”起来吗?
· 基因专家质疑“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