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正风肃纪督查日记

5月2日起,2018年四川省第一轮正风肃纪督查活动开始。新华社记者受邀作为第二督查组成员全程参与,记录四川省纪委监委的监督工作“麻辣烫”模式。“麻”是让监督无处不在,密密麻麻;“辣”是让批评直言不讳,警醒辛辣;“烫”是让“四风”无处遁形,违者烫手。

阅读全文
新华网要闻部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晴
  这次督查共分三个组,我们第二督查组的督查对象共有四个。组长在会上说,这次督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的情况;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的情况;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的情况,以及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的情况。
  “不得提前向任何人泄露督查信息。”组长的态度很严肃。
  在明确了督查任务之后,组长便对我们这些参与的组员,按照工作特长进行了分组和分工。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督查室以及教育厅的几位同志,组成两个谈话小组;审计厅、财政厅、特约监察员等精通财务的“高手”,组成审阅小组;我和另外一位记者,组成暗访小组。
  组长反复强调,集中督查坚持问题导向,作为督查组成员,“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就是失职”。这不禁让我压力更大了。

日记①:我被分到了暗访小组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晴
  2号早上7点半,我们统一坐上中巴车驶出了省纪委监委大院,督查的第一个单位是位于成都的四川某学院,为期三天。
  在一间专门的会议室,相关人员提供了2016年、2017年的科目明细表、记账凭证等大量原始资料,一本本凭证堆了半间会议室。
  审阅组四个人有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翻阅该学院党委会以及“三重一大”等会议记录、查看该院各级干部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情况;一人负责查看科目明细表;两人负责查看记账凭证,看是否存在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等方面的问题。
  大家通过查阅2016年和2017年这所学院的原始资料发现,该学院两年的实际发放绩效均在2000万元以上;比照有关政策规定,该学院两年的核定绩效均在1200万元左右。审阅组召开了小型会议,认为该学院存在超发绩效的嫌疑。

日记②:原始凭证露“马脚”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小雨
  我随队到了督查的第二站,这是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一个市。和学校相比,这次的督查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包括两个市级部门和两个乡镇,督查时间共5天,5月11日将是这一站的最后一天。
  督查的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我们都会召开一次情况汇总分析会。每个督查成员都要逐一发言,梳理出自己的每一个发现,或供大家讨论,或就某一问题研究第二天该如何深入突破。
  第一天晚上,谈话组就提供了有力线索,他们在与该市相关同志的谈话中获悉,该市部分单位、部门普遍以差旅费的名义,“撒胡椒面”式地发放补贴。
  “你们审阅组,接下来两天就重点关注相关部门的差旅费报销情况,看看这个情况是否拿得准。”带队组长说。
  “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是正风肃纪集中督查遵循的原则。
  接下来的两天,来自该市卫计委、某乡镇、某乡镇旅游局的记账凭证,一箱一箱地被搬进了督查组的会议室,简直是“络绎不绝”。

日记③:记账凭证一箱一箱地被搬进会议室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与督查组“同事”一起,来到此次督查的最后一个单位——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某大学。依旧按照谈话、查阅和暗访的分工,分三路开展督查工作。
  我们暗访组直接来到学校的食堂,让食堂的工作人员打开仓库,里面堆放了食用油、米面和一些调味品。在仓库的里间,还有一扇关闭的防盗门。我们要求工作人员打开第二扇门时,工作人员面露难色,缓缓掏出了钥匙。进去后我们发现,里间的货架上存放着大量白酒,其中包括国内知名高档白酒。
  食堂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批白酒于2018年初封存。

日记④:高校科研经费消费高档白酒的事被发现了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晴
  作为四川省纪委监委牵头组织的这次正风肃纪督查组成员之一,我“连轴转”的督查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回想起来收获满满。
  此次督查之前,我和纪委监委的同志也有一些工作上的接触,但如此长时间的“亲密接触”,还是首次。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纪委监委工作的严谨和细致。面对每一个有可能的线索,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都要带头一个个突破,扭住不放、寸步不让,直至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纪委监委工作的细致,也在无形中给我敲响了警钟——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严”字高悬。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一方面纪检监督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显微镜”和“探照灯”在肃清不正之风方面,正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从单位、个人自身而言,也要遵守规矩、心存敬畏。因为正风肃纪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日记⑤:正风肃纪不是“一阵风”
菜单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