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深圳国贸大厦,物业工作人员查看新建成的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
近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地标迎来了新的“智慧芯”。
在此次改造中,大楼施工方中建三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手绘蓝图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扫描和AI智能画图技术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建立了大厦全息影像数据模型。项目团队据此对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无线部署的方式完成管道压力、温度、流量计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和扩展现实技术等相结合,打造全自动运行“无人机房”,提升运维效率。
深圳国贸大厦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底竣工,高约160米,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pagebreak
8月21日,在深圳国贸大厦,中建三局工作人员向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数字运维管理平台中的碳排放管理模块。
近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地标迎来了新的“智慧芯”。
在此次改造中,大楼施工方中建三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手绘蓝图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扫描和AI智能画图技术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建立了大厦全息影像数据模型。项目团队据此对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无线部署的方式完成管道压力、温度、流量计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和扩展现实技术等相结合,打造全自动运行“无人机房”,提升运维效率。
深圳国贸大厦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底竣工,高约160米,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pagebreak
8月21日,在深圳国贸大厦空调机房,物业工作人员在新装的智能物联网控制柜前进行运行抄表。
近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地标迎来了新的“智慧芯”。
在此次改造中,大楼施工方中建三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手绘蓝图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扫描和AI智能画图技术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建立了大厦全息影像数据模型。项目团队据此对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无线部署的方式完成管道压力、温度、流量计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和扩展现实技术等相结合,打造全自动运行“无人机房”,提升运维效率。
深圳国贸大厦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底竣工,高约160米,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pagebreak
8月21日在深圳国贸大厦水泵房拍摄的原有水泵上新装的无线智能压力表。
近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地标迎来了新的“智慧芯”。
在此次改造中,大楼施工方中建三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手绘蓝图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扫描和AI智能画图技术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建立了大厦全息影像数据模型。项目团队据此对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无线部署的方式完成管道压力、温度、流量计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和扩展现实技术等相结合,打造全自动运行“无人机房”,提升运维效率。
深圳国贸大厦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底竣工,高约160米,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pagebreak
8月21日,在深圳国贸大厦空调机房,中建三局工作人员查看在原有设施上新装的智能物联网设备运行情况。
近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地标迎来了新的“智慧芯”。
在此次改造中,大楼施工方中建三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手绘蓝图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扫描和AI智能画图技术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建立了大厦全息影像数据模型。项目团队据此对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无线部署的方式完成管道压力、温度、流量计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并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和扩展现实技术等相结合,打造全自动运行“无人机房”,提升运维效率。
深圳国贸大厦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底竣工,高约160米,其施工过程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