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军事 法治 社会 网评 体育 奥运 文娱 传媒 科技 互联网 教育 校园 汽车
核心提示  
  6月1日正式生效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食品不得免检”。摘掉食品企业享用了9年的免检“金字招牌”,无疑是从制度上消除了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的“隐形伤害”。但摘除了“免检牌”,产品质量就能保证了吗?不“免检”以后当如何监管?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形色色的“免检牌”亟待摘除?本期今日话题与您一同探讨。 [详细]
• 点击进入论坛区讨论 • 参与调查
· 食品免检还是权力免检?
  市场不可信,权力同样存在逐利冲动;下级权力不可信,不受制约的上级权力同样可怕。产品是否是名牌,由市场决定;下级权力乱法,只能通过完备法制进行整肃。如果政府垄断名牌主宰权,上级权力代替下级权力行使质检权,当权力被利益所蒙蔽、腐蚀,“名牌”同样问题多多,“免检”则成了问题商品的市场通行证。 [详细]
· 免检制度存在三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首先,客观上给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了“弹性操作”的空间。其次,免检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第三,给某些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滋生腐败。 [详细]
· “国家免检”早该退出市场
  “国家免检”曾发挥过积极的督促作用。可近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和企业竞争的激烈,“国家免检产品”屡屡成了“安全事故的助手”。好制度成了“食品炸弹的避风港”,与其让群众不断质疑,不如实事求是地取消。 [详细]
 
 
相关阅读
 
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何以成了遮羞布
 
人大代表建议全面取消产品质量免检制度
 
相关阅读
 
我国以法律名义对“免检制度”说“不”
 
免检废止后,还有多少质监“钱”规则?
 
· 废除“免检”考验监管水平
  “免检制度”的废除打破了多年来一检定终身的懒汉监管模式,这是一种进步。消费者担心的是,懒汉模式结束了,懒汉思维并不能马上终结。因此,监管者能否真正将日常监管落实到位,而不是偷工减料,这对于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详细]
· 需提升“监管免疫力” 完善监管方式
  有的时候,有的检验人员以检验之名,行贪索之实,用检验产品质量这个“公权力”行吃拿卡要之私,严重干扰了企业和商家的正常生产经营。在免检取消、检验力度加大之后,如何对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详细]
· 强化法律执行力是关键
  只有实施了中立、高效、严格的多渠道抽检制度,让企业对时刻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产生敬畏之心,久而久之才会自然养成守法、自律的好习惯,监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百姓才能真正“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详细]
· 全面废除免检制度正当其时
  奶粉出了问题,痛定思痛,将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取消,是“亡羊补牢”的好事。但还要举一反三,看看除食品外,还有没有其他存在隐患的“羊圈”。亡羊补牢,固是善举;补“天下羊圈”,是善之善者。 [详细]
· 对于党员干部的“免检”也该废除了
  对党员干部疏于监督甚至是免于监督,只能是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严格约束,进而突破纪律,践踏法律,不但会毁了自己,也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详细]
· 核心期刊就是给文章贴“免检”标签的机器
  准确地说,核心期刊就是给文章贴“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标签的机器,往它嘴里喂足了钱,它就启动,给您的文章“啪啪”地盖章、贴标签,不管这些文章是不是假冒伪劣,不管这些文章是谁写的。 [详细]
 
 
 
相关阅读
 
“核心期刊”颠倒学界众生
 
非食品“国家免检”行得通吗
本期责任编辑:时政频道 安传香
  《食品安全法》摘掉了食品企业的“免检牌”,赢得了一片掌声。但取消“免检”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就可以吃得放心了,人们更关注“后免检时代”如何监管。监管者能否真正将日常监管落实到位,而不是偷工减料,这一点至关重要。要做到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恪守职责,更需要形成有效机制。此外,人们还期待“食品免检废止”只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以此为契机可以摘掉更多的“免检牌”。
  往期话题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