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含量最重、能完整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的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都市的忙碌与浮躁中,中秋节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品饼赏月”的节日。如何汲取传统节日的精华并增添新的时代元素,使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
传统  思念亲情——中秋佳节的传统主题
  美满团圆是月亮自然美的核心与根本,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意象、大团圆的人生理想,成为中国文化的情结。月圆满与人团圆天人合一,是古人祈求家庭幸福美满的生动写照。人们对月圆的盼望和对亲人团圆的祈愿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便是中秋节的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
中秋让我们温暖
文化  中秋团圆——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文化音符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我们不能只是在将失去民族文化陷入市场危机之时,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焦虑和忧伤。
如何挖掘中秋节文化内涵
误区  喧宾夺主——过度商业渲染消解传统节日
  年轻一代对假期的热衷程度要远大于节日本身;人们吃的不是月饼,是包装;吃的不买,买的不吃,送月饼成了中秋主打活动。消费心态抵消了情感体验,商业气息代替了本来应该在节日中弥漫的浓浓情谊,传统中的夕月、团圆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
豪装的月饼注水的情谊
  传统节日对于一个民族的深刻意义不容忽视,它是人们情感的认同、沟通和凝聚。我们需要振兴我们传统节日,更需要对其包含的文化价值进行发掘、转化,汲取传统节日的精华并增添新的时代元素,适应现代人的心理习惯,使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扩展阅读
中秋节与“月下踏歌”
· 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 过一个文化的中秋节
话中音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才是节日的真谛。”
——《燕赵晚报》·王巍
·   “当下的中秋节,缺失的正是‘为什么要吃月饼’的追问,也即,中秋节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礼仪。”
——《西安晚报》·李建波
互动区
·您对本期话题有何高见?
请点击进入论坛区讨论
·欢迎网友推荐热点话题>>>
  往期话题 >>
由谢亚龙“万言书”看双面人
从千年发展目标看中国定位
人民币汇率问题怎能一叶蔽目
传统节日如何丰富现代内涵
“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可行吗
北京交通 向谁亮出了红灯
红头文件该不该管“乱说话”?
“宝马碾轧儿童案”该如何定性
菅直人连任:最好的坏消息
达沃斯看中国 中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