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安传香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方案中提出将“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除了是否应征收、收了能否缓堵,人们还关心一个问题:如何对公车征收拥堵费。众所周知,北京市公务用车达70余万辆,且基本集中在市区。既然要收取拥堵费,是“公私分明”还是一视同仁?若是“公私分明”,即只收取私家车不收取公车,这就是制造不公;如果也向公车征收,谁来买单? …[详细]
      城市交通拥堵中的公车之患
  公务车占用道路的时间和频率高,空驶率比较高。如果要是有一个人,他现在自己开车去一个地方去吃饭,那么他自己开车去一趟,回来一趟,两趟解决了,如果需要有一个司机去接他送他,可能就需要6趟,就是司机自己空车去一趟,接上他送到饭店,然后从饭店再回来,司机再回来,然后再去再送他到家,再回来,6趟,那么有4趟是空驶的。像有些人分析的,1/3是公用,1/3是家属用,还有1/3是司机用。 …[详细]
  还有大量不够规定级别的人让公车专用;在无须用公车的情况下,用了公车(某些领导离机关只有几百米,也每天靠公车接送);本可拼车,还一人一车……北京市的公务用车对北京市的堵车作出了较大“贡献”。如今要解决堵车问题,理应减少公务用车。无论是为了减轻税负,还是为了解决堵车问题,无论是为了让民意顺畅,还是为了反腐败,都应大幅减少公务用车。 …[详细]
      公车不能在治堵方案中“逃逸”
  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药方不能只针对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公车改革绝不能成为治理的死角。以公务车改革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作风的转变。下一步,北京等大城市有可能采用经济手段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但是,在让私家车承担更高的用车费用之前,是否该彻底整治一下公务车辆呢?长期限行又不影响办公效率的,应按规定拍卖减负;公务车维修保养费用过高的,应当包干定额。总的原则是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不但要降低公务车的数量,还要严格控制、监管其使用频率、效率和成本。力争让各级公务员乘公交出行、骑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风气,成为公交出行比例中最先提高上去的部分。 …[详细]
  如果为了治堵,市民不得不妥协,让渡一部分自由买车和用车的权利,那么,政府也应该在“公车”使用上做出一些“牺牲”。“公车零增长”是“原地止步”,不是“让步”。真正的让步是,应该提出未来5年逐步削减“公车”,并设定具体的负增长指标。要按照公平的逻辑,“合理控制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政策应该非常明确地指向“公车”数量负增长,逐渐减少“公车”数量,最终将“公车”严格限制到较低的规模和水平。 …[详细]
      城市治堵须多一些公平考量
  为了就治堵获得市民的认可、理解与配合,政府需要拿出更多诚意。比如在“公车零增长”问题上更加透明,让市民有监督公车的可能性;比如尝试公开停车费和其他费用的收支,确保这些费用“取之于堵,用之于治堵”;再比如为校车出行、班车出行、拼车出行这些好主意落地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更体面,都是治堵的“牛鼻子”,这点毋庸置疑。 …[详细]
  治堵方案关系到1900万左右在北京工作、居住、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这样一份方案要想出台,显然需要获得市民的认可。如果,市民不理解、不配合、不妥协,而治堵方案强行出台,恐怕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将远远大于道路通畅的政策目标。治堵方案不可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也就是说为了治堵而不惜手段,应该确保程序正义和公平,符合尊重公民权利的社会大势。治堵方案理应对公车和私车做明确的区分。实际上,方案应该对公车采取更加严厉的约束措施,公车在零增长的基础上还应有保持负增长的政策目标。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北京治堵不妨从"大手笔"削减公车开始
· 治堵方案不再增公车指标规定引不同解读
拥堵费,也许是“灵丹”也许是“毒药”
首都治堵,“退烧”更要“消炎”
话中音
  在此次治堵改革中,关于公务车的改革能够再深一步、再进一步,更能在治堵的大政方针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网友舒心萍
  当“拥堵费”被理解成政府增收的手段、当“治堵”抓不住“牛鼻子”、当“治堵”只将视野集中于交通领域,反对收取“拥堵费”就变成了公众的一种集体态度。
——张海英
  城市交通既是公共课题,亦是民生大事,不妨走走群众路线,且听数以百万计的“司机”们如何说,看看市民们有何高见。
——广州 阅尽
  公车之患,不仅让公共财政不堪重负,也已让公共道路不堪拥堵。对交通拥堵作出巨大“贡献”的公车理应在治理拥堵方面出一份力,因此,北京拟择机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一出台,就引发了人们对公车的关注:收取拥堵费是“公私分明”还是“一视同仁”?政府部门面对庞大的“私家车”和“公务车”两大群体,究竟该开出怎样相对科学、公平的药方?城市交通拥堵,增加的是难题,考验的是智慧。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房产税能成遏制房价的"救命稻草"吗
收取拥堵费:"公私分明"还是一视同仁?
化学火锅现 食品安全愁
泛亚高铁给中国和东盟带来了什么
新政之下 地产央企何去何从
首都如何不成“首堵”
高价地再现 房企“不差钱”?
“傍傍族”为何盛行?
矿难后干部怎能自我表扬
伊核谈判,美伊各做“题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