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陈元
  按照中国政府于2003年11月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自2011年1月9日起,中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据《2010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称,中国目前吸烟人数超过3亿,男性吸烟率高达66%,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和吸烟相关的疾病,超过5亿人受到“二手烟”的危害。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控烟现状还不乐观。 …[详细]
      谁说“中国五年室内控烟承诺基本失败”
  谁说“中国五年室内控烟承诺基本失败”?我把新闻反复读了,没有找到这些话的来源,很可能是记者自己的评述。5年到期之时,中国政府有没有履行所签署的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应该由政府出面,作出一个权威的说明,例如,起码由8部委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发言,这样才有公信力,而媒体记者的单方面结论,多少缺乏权威性。 另外,我也有点为政府担心,当时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否不够慎重?我们五年没有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今年才打算实现卫生医疗场所禁烟,就是把原来承诺的目标向后推迟,究竟什么时候能实现公共场所禁烟,还是一个不可知之数。因为卫生部的官员去年就说了,“明年兑现全国公共场所禁烟的承诺,实际上很难,甚至全国实现公共场所禁烟,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详细]
   顶层设计游离,各部门、地方政府单打独斗,还怎可说我们有着一个明确的国家控烟计划?所谓“5年承诺”,到底是谁在承诺?又是谁曾给过一个明确的承诺?到目前为止,综合前前后后的各新闻来看,所谓“5年承诺”,其实只是各新闻媒体根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内容和零散化的官方表态,演绎出来的一个论调。当然,我并不否认国家有控烟的决心,但是,决心大不等于计划一定明晰,承诺一定明确。如今,如何协调参加履约小组之各国家部委的权限,如何推动顶层设计,如何步调一致地推进国家控烟计划,是比“5年承诺”是否兑现更关键的问题。 …[详细]
      公共场所禁烟究竟难在何处?
  中国禁烟最大的问题,在于烟民的理念和背后的利益链。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100万人死于跟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有10万人死于二手烟。造成这样危害,为何在中国禁烟还一直不力呢?背后的利益非常值得关注。在中国,管烟的和卖烟的是一体的,经济利益是在一体;另外,中国每年将近3亿税收来自于烟草,让各个地方政府把这样一笔税收砍掉的话,任何一个政府难以下手。背后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采取非常具体的禁烟措施。 …[详细]
  正如有的网友戏谑道:“发改委表示:烟草价格太低,应该跟国际接轨;控烟要考虑本国国情,无法跟国际接轨。”控烟目标失败,这是意想之中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看看给出的失败原因就知道:政企不分阻履约进程、烟业变相广告无法可禁、美丽烟盒误导吸烟“健康”、烟草税价尚未实现联动。控烟失败,一言以蔽之:是由国情决定的。比起公众的健康来,还有很多利益纠结在一起,所以政企不分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烟草部门既要管理、规范烟草行业,又要利用烟草赚钱,这种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规则,必然让烟草利益难以割断。利益相关部门可以迟迟不推出烟草税,即使有人提出了,他们可以作为受益方反对。总之,一切的规则都在部门利益的博弈之中,控烟就不可能会是他们的目标。成为烟草部门目标的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烟草收益。 …[详细]
       控烟行动应有顶层设计
  现今,从各地执行公共场所禁烟情况来看,呈现出几个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多头监督执法的乱象,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文化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业;公安部门负责网吧、旅馆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条例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各个部门互相观望、推诿,造成一些公共场所成为禁烟的真空地带。同时,各个部门都公布了林林总总的监督电话,给市民投诉举报带来了不便;而且,监督执法部门如何执法,如何处罚,也是人们公认的一个难点,势必会造成像河北枣强那样,“罚了张三,却放了李四和王五”的执法不公现象。由此可见,给公共场所禁烟统一立法,扭转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制订并实施《制止被动吸烟危害法》,所禁场所要具体,执法主体要明确,处罚措施要强硬,处罚标准要量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详细]
  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香港有独到的做法。从2007年起,香港虽颁布了公共场所“禁烟令”,但考虑到禁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意开辟了一个过渡性领域。如娱乐场所暂缓禁烟。到2009年,酒吧、会所、夜总会等6种娱乐场所实施室内禁烟,使香港成了取代新加坡成为亚洲法定禁烟范围最广的地区。不仅如此,香港还特别开通了一个戒烟热线,让专业人士展开远程开导,劝说禁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禁烟执法增加授权3个政府部门,并赋予了他们相应的执法权力。并且在执法时,无论是香港人、内地人或外地游客,凡违例吸烟者,不仅要定时缴付1500元的罚款,还要上法庭听法官训斥。他山之石,或以攻玉。窃以为,内地公共场所禁烟,不妨学学香港的做法。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北京绝大多数医院实现室内禁烟
· 西班牙公共场所禁烟 欧洲立法禁烟国家达18个
商场禁烟,顾客便在门外抽烟
禁烟规定,何成空文?
话中音
  个人往往缺乏自制能力,而让烟草企业主动劝告烟民少抽烟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控烟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政府能否下定决心,坚决制定和实施控烟措施。
——《京华时报》·魏英杰
  最立竿见影的怕还是能把禁烟用具体的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且能够坚决地得以贯彻。不动真格的,禁烟到最后也只能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梦想罢了。
——《燕赵晚报》张军瑜
  当下的目标应定位在推动现有与控烟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增订、修改,使其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切实做到推动控烟事业有法可依。
——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教授申卫星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烟草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了禁烟的行列当中。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和民众正付出不懈的努力。然而正如媒体所说,国家没有出台无烟立法、相关部门政企不分、烟草涨税不涨价、多年形成的烟草文化等等这些都成为禁烟运动的现实阻碍。唯有在严格立法、政府承担责任、企业遵守禁烟底线,以及社会禁烟文化架构的多方合力推动下,才能使“禁烟令”稳步推行,深入民心。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公共场所如何全面“戒烟”?
该怎样看待《三字经》
“校长限权”能否换来学术自由?
2011:令人期待的民生之年
2010年终记忆 过去不是“浮云”
2011:中国汽车业的自我救赎
就业腐败岂能经过“层层批示”?
教育部新规能否根除借读费?
投资A股这一年,你赚了吗
“醉驾”入罪岂能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