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在当前春运售票高峰期间,电话订票“弃票”现象突出,上海站电话订票日均有5万张无人认领,电话订票首日东莞东站订出9499张火车票,只被取走6936张。一边是订票热线难以拨通,一边却有六成电话订票无人领取。在“一票难求”的大环境下,为何还有如此“浪费”的现象发生?如何能让电话订票服务更加完善? …[详细]
      呼唤契约精神 订票要守信用
  为了让旅客买到火车票,铁路部门作出了最大努力,想尽办法满足旅客购票需求,千方百计为旅客购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为此,铁路部门率先在全国铁路系统8个铁路局推出电话订票业务,同时,扩大电话容量,最大限度满足旅客的电话订票需求,这一举措,无疑是铁路用苦良心,也凸显铁路部门服务人民群众的大作为。 …[详细]
  电话订票毕竟也是有关部门花大力气投入的一项便民措施,让我们多了一种购票选择。而且,电话订票“就近取票”的措施也很人性化。在有的人口输出大站,不仅电话订票的数量多,而且取票率也高。比如广州站,电话订票率达到了80%,电话取票率也达到了72%。所以,如果我们成为电话订票的幸运儿,不妨发扬一种契约精神:按时取票。既省去了排队购票的劳顿,也避免了浪费宝贵的火车票资源,于己于他人都很有利。 …[详细]
      铁路部门也应改进技术、完善制度
  一些黄牛利用“电话追拨器”不停拨打订票电话,一方面让线路“被占线”,另一方面抢占先机,冻结更多的票额,囤积起来等“客户”上门,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上海的情况显然正与之完全符合,一边是电话打不通,一边是订票无人取。广铁对这个漏洞进行了修改,电话订票情况随之就有了改善,上铁为何不能及时借鉴其经验呢?相比呼吁旅客“当天如果不需所订车票请及时取消”,尽快完善电话订票程序追查无人领取车票源头才是关键所在。 …[详细]
  另外,这些没被领取的车票,很可能是错过领票时间“被放弃”的。既然电话订票成功,很多人自然以为不用那么着急往售票点赶;然而当他们赶到售票点,却发现根本没有专门的电话订票领票窗口,而是同样必须在长龙后面排队,如此就很有可能会错过领票的限定时间。面对超过六成订票无人领取的不正常状况,铁路部门应该大胆地怀疑、小心地求证、积极地追查。 …[详细]
      开通网络售票未尝不可
  不可否认,电话订票确实在减轻窗口卖票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话订票有一个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预订与支付的脱节。订了的可以不付款,而需要的人却订不上。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些弊端,比如,乘客订了某日的票,忘记取票,也忘记取消订单。而乘客再次订票的时候就无法订了,只能更改乘车日期等等。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征信系统的情况下,电话订票而不取票,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惩罚措施,所以,有人多次拨打电话,有人甚至是打电话和窗口排队在同时进行,情况十分混乱。 …[详细]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网上支付,网上银行,这些都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了。在网页上订票,不但信息显示直观,支付及时方便,而且省去了电话费,降低了订票的成本,有何不可呢?飞机的电子客票都实现了好几年了,铁老大为何还抱着电话订票不放呢?所以,铁路部门应该尽快试点并开通网络电子客票的业务,让网络订票和窗口卖票成为主力军,网络实名订票解决有网上银行的稍高档人群的订票问题,而窗口售票则解决一些不会上网人群的订票问题。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裸奔”凸现春运买票难
· 上海铁路局:请按需订票
“春运焦虑”考验中国
何时能有尊严地回家?
话中音
  我们既要尊重铁路的付出,更要守信于我们的行为,只有这样,诸如铁路推行的一系列服务旅客的新举措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到实处。
——荆楚网·卢伏龙
  面对超过六成订票无人领取的不正常状况,铁路部门应该大胆地怀疑、小心地求证、积极地追查。
——国际在线·舒圣祥
  信用缺失,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公害,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须指出的是,失信在不少人脑子里几乎成了下意识。
——新华报业网·奚旭初
  铁路春运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巨大客流与有限运力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一票难求”的现状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每一位旅客都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铁路与旅客双方都应拿出最大的诚意和积极性:铁路方面应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挖掘如何将“黄牛”与旅客有效区分,让“电话订票”等便民措施真正发挥效力;广大旅客也应遵守契约,及时取票或电话注销。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A股“春耕”时机到了吗
“一票难求”为何还会有“弃票”
用“房价收入比”考核干部好!
为"铁路职工倒票一律除名"喝彩
“图书馆不拒乞丐”为何引发围观
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有利经济与民生
中美再握手 世界有哪四大期待
新股不败:从神话到笑话
从“跪求考研”看考场规则
朱学勤抄袭事件显匡正学风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