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鞭炮,确是传统风俗。然而且不说诸多传统风俗是彼时社会的产物,因为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科学技术,决定了古人只能用那样的方式祈福避祸。而时至今日,谁还相信世上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需要放鞭炮吓走它?与其说今天一些人毫无节制的放鞭炮是在品尝“年味”,不如说是在放大陋习。鞭炮成了一个放大陋习的道具,放大之中,“年味”其实已经没了,甚至连趣味也已经没了。如果说没有了鞭炮的春节不能叫春节,那么放鞭炮变成了“狂轰滥炸”,春节就像春节了吗? …[详细] |
民俗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只有在确保生命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民俗的保留才会有意义!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方法,用有声的电光来代替爆竹的燃放,不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留我们传统燃放烟花爆竹的民俗,那么就只有为了“价更高”的生命,“移风易俗”让燃放烟花爆竹的民俗,在城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摆到博物馆去,而只能让少数能确保消防安全的人去传承了。 …[详细] |
过往发生的某些灾害事故,警钟不可谓不振聋发聩,有关方面未必不懂得安全重于泰山的道理,更不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遗憾的是,或出于侥幸心理,或因为疏忽大意,或屈从某种压力和利益,我们往往习惯于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放任“定时炸弹”在身边埋设。毫无疑问,这一把大火烧得人们心惊肉跳,有关破除燃放烟花鞭炮民俗乃至禁放的新一波呼声势必更为高涨,建筑材料的安全性也会受到进一步重视。然而,倘若一味地“嫁祸”于烟花爆竹或者可燃材料,遮盖深层次的人祸隐患,不重视制度、责任、利益、政绩诸方面的反思和矫正,谁能保证类似的悲剧不会重演? …[详细] |
燃放烟花爆竹之所以成为一项民俗,就是因为时间已经证明了它的社会收益是大于社会成本的。时间筛选制度的能力,远远超过任何个体的理性。九十年代初中期,不少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若干年之后被迫解禁。这说明了一个简单但却被现代人忽略的社会事实:任何个体的理性或权力的狂妄,都敌不过时间那水滴石穿的韧性和文化共同体那强大的生命力。九十年代初中期,不少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若干年之后被迫解禁。这说明了一个简单但却被现代人忽略的社会事实:任何个体的理性或权力的狂妄,都敌不过时间那水滴石穿的韧性和文化共同体那强大的生命力。 …[详细] |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经历了一个禁止又解禁的反复。没有了烟花爆竹,过年就少了气氛,但燃放烟花爆竹“放开”,却又让我们陷入危险的境地。这是很纠结的,何时才能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一味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老百姓的意愿出发,恐怕不太现实。过年气氛和安全也并非如同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首先,要加强对烟花爆竹制造厂商的监管;其次,要对建筑外墙易燃保温材料进行严厉的检查;第三,严格监控燃放。 …[详细] |
很多地方政府在燃放烟花爆竹活动上,一放开就没有太多的管理,更没有将燃放活动当成一项重大公共文化活动来主办,几乎是让个人兴之所至。这种散漫必然出现无序,而意外伤亡情况更是在难以预料的情形下不断发生。政府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行政干预,尽可能避免恶性事件发生,让烟花焰火成为吉祥的祝福,成为节日生活的盛景妆点。 …[详细] |
|
|
//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7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