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去过南京,不能感悟2万棵梧桐树遮天蔽日的美丽情怀。但我小时候生活在长江边的一座小城,那里梧桐树林荫遮日的风情,我终身难忘;我也在上海小住过,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午后时分,漫步在梧桐林立的衡山路上。更何况南京的梧桐树还掺杂了那么深厚的历史感情呢。也许,南京市民们的顾虑还包含一个因素:那就是从今年起,南京至少有6到7条地铁线路开建,有3到4条将会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建成,其中光是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就将“移走”一共约1000多棵树。这不免让很多人担心:比比皆是梧桐树的南京,是不是一去不复返了?
…[详细]
|
路遇树谁当让路?这是当今所有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地产等所遇到的焦点问题。城市发展必须将人本价值放在第一位,将人与自然和谐放在第一位,而将规划效应和规划需要放在第二位。这才是城市发展和管理层的决策路径。一想都后怕,若干年后,我们的城市全被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和混凝土所取代或包裹着的话,没有了树、没有了水、没有了草、没有了花、没有了鸟……机器的轰鸣声即便豁亮、汽车的马达声即使再大,这也几乎是一座“死城”、一座“空城”、一座“孤城”。奉劝城市规划、建设、改造,还有房地产商们: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子孙,请“为树让道”!
…[详细]
|
当地铁遇到大树,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应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南京,也困扰着许多发展中的城市。 因应市民吁求,南京市已经通过优化建设方案,让不少大树免遭“背井离乡”之苦。只有创建平台,充分听取意见,市民、政府协力,才能找到既尊重城市文化,又顾及发展的两全之策。
…[详细]
|
城市建设,没有人否认修建地铁的必要性。但是,城市交通建设是不是一定要以移植大树破坏城市文化为代价?早在2001年,北京市政府就曾下发《加强树木保护》的紧急通知,保护树木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一个重要的紧迫的问题。北京这座城市里的大树无法与南京相比,但某些细节方面的处理还是值得称道的。比如,在去北京西站的莲石路南沙窝桥那里,原本是一条直路,但因为路中间有两株大槐树,所以路在那里都特意岔开了。被保护的大槐树也算不上什么珍稀古树,只是北京街头常见的槐树而已。如果你留意,还会发现路边一些有围墙的地方,如果正好有大树在那里,都不会被砍掉或者移植,而是在砌墙的时候给树留出一定的空间,中国只有一个南京,如果南京城里的大树都没了,南京和其他城市还有区别吗?“倒下”的南京梧桐伤“心”了,伤的不仅仅是南京市民的“心”,更是这座城市的“心”。 …[详细] |
建设现代城市,如果出现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政府应该如何应对?从南京移树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千万不能有“懒政”思维,要尊重民意,不能省略与民众沟通的程序。不能只考虑市民生活的便利,还需深层次地考虑市民的感情。简单地让自然给现代生活方式让路,会伤害到市民的居住情感。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协商找到更佳方案。
地铁重要,还是梧桐重要?恐怕都很都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尽力做到折中。可是如果城市的发展思路不改变,我们得需要经常做这样的两难选择了。
…[详细]
|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旧城改造,历史文化标志物的保护和市民民意的倾听成了很多地方执政者要面临的考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倾听民声,让不同的声音都能在公共决策中充分得到尊重,这是保证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能不忘本的根本保证。南京市政府在这次的梧桐树保护行动中的表现无疑是可圈可点。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忽略南京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对传统标志性符号的处理不当,也不能因此就不深入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问题。 从善如流,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保护几百颗梧桐更具有标本意义,因为这种民意反映渠道的顺畅,往往能保护更多类似梧桐树一样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城市标志景观。
…[详细]
|
|
|
//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8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