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近日,一位母亲为筹集医疗费用、怀抱眼癌宝宝在广州闹市跪爬千米,引来众人唏嘘和关爱,虽筹得巨额手术费用,但最终却被揭出是网络炒作。炒作者称,得病小孩正是紧要关头,没有其他方法在短时间内筹钱,救命比道德重要,并指责媒体不应曝光此事。这出所谓的“慈善策划”,再次将如何行善推向舆论焦点。公众善意怎经得起炒作欺骗? …[详细]
      “跪行救女”有“善”更有“恶”
  正当的目的、良好的出发愿景,固然能博得人们的普遍同情,但做事情绝不可以移花丢叶,任意割裂开目的和手段去异想天开,更不能拿起正当目的来充当道德滑行的遮羞布。面对眼癌患者,帮忙呼吁筹钱救命本是件高尚的爱心行为,而该事件中,某网站社区版主却利用职务便利进行炒作,有谁会相信这背后没有隐藏个人目的呢?难道说救助那位患眼癌的女孩就一定要选择用牺牲道德的方法吗?悖论之下,体现出的是那些怀有个人目的者的自我辩护理论和心态。 …[详细]
  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这样心态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任由正当目的、良好的出发愿景成为道德沦丧的挡箭牌,那谁又能分得清道德沦丧中不择手段的边界设在哪里呢?要知道罪与非罪还只是一步之遥,那道德沦丧的结果呢?按照谬论延续下去,正当目的、良好的出发愿景会不会通过道德沦丧,又传递并成为给犯罪行为开脱的借口呢?命题的荒唐性由此可见一斑。 …[详细]
      “跪行救女”策划透支社会信义
  这样的炒作相当于大喊一声“狼来了”,这次成功了,下次就较少有人相信,再多喊几次就根本没有人相信。这一次谢三秀母女得到了救助,可以说“救人比道德更重要”(石金泉语),但下一次有人需要救助,还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吗?为吸取教训,很多人会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任何需要救助的人,紧捂自己的荷包,不愿轻易伸出援手,如此,更多急需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整个社会将陷入冷漠、怀疑的气氛之中。相比这样的恶劣结果,谢三秀母女得到救助之“善”显然得不偿失。当前社会信义本就非常脆弱,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用策划、炒作诱骗人们的爱心,“竭泽而渔”的手段让本就脆弱的社会信义雪上加霜。 …[详细]
  诚信是一个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任何“迫切需要”,若以牺牲诚信为实现的代价,想来都得不偿失。因此,“救命比道德重要”,无疑等于饮鸩止渴。不管出于多么正义的理由,连道德诚信都不讲的人若是越来越多,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何秩序可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正义只能被当成自由主义随意拿来破坏公众利益的幌子。 …[详细]
      公众同情心为何屡遭利用?
  如今社会中一种民众取向很值得关注,就是似乎人人都有一种受害者意识,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穷人抱怨自己被社会所抛弃,弱者说自己受害,富人也觉得不安全,总觉得自己是仇富舆论的受害者,处于权力挤压和舆论仇视的夹缝中。甚至连被认为是强者的公务员和官员们,也向媒体抱怨自己是体制的受害者,压力大,公众不理解,我们都是弱势群体。受害者心态弥漫的社会,必然缺乏宽容,与之对应的情绪,也必然就是愤怒感了。不平则鸣,不平则愤怒,所以,愤怒的故事更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详细]
  “跪行救女”抓住的正是这种社会情绪。谢三秀的女儿身患重病,这并非谁害她成这样,而是身体的自然病变,这个故事虽然悲情,却没有仇恨和冲突,没有一个可恶的施害者,没有敌人。人们虽有爱心,但在人们的爱心被无数这种悲情故事过度开发后,已经无动于衷了。可是,当添加了“只要你跪爬一千米就给你两万元”的策划佐料后,就有了仇恨和愤怒。大众也许不会怜悯一个女儿身患重病的绝望哀求的母亲,但他们必然会同情一个被可恶的富人“迫害”的母亲,从而在“共同受迫害”的愤怒想像中产生了同情。爱心是经由这种“同被迫害”的愤怒感而被曲线激发出的。这种舆论氛围很不健康,其后的受害者意识很不理性,可其后社会问题的症结,更值得关注。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过程略有瑕疵结果却属正义
· “坏心”办好事同样值得宽容
当事人痛哭愿退回所有捐款
网络推手称救命比道德重要
话中音
  不管出于多么正义的理由,连道德诚信都不讲的人若是越来越多,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何秩序可言?
——《北京晚报》·侯江
  这起“跪行救女”策划中确实有“善”,但若将眼光放大、放远,就会发现其“恶”的成分更多。
——《新华每日电讯》·晏扬
  主导当下社会舆论氛围的不是这种柔软的、温暖的爱心,而是一种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待遇、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莫名的愤怒感。
——《中国青年报》·曹林
  我们能否跳出道德和生命的圈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除了通过撒谎和炒作来换取社会的捐助,政府部门、慈善机构,都完全可以以责任和慈善的名义,帮助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们。版主撒了谎,但我们无法否认他内心的善良,我们受了骗,但我们无法否认这个重病的孩子成为骗局的受益者。如何结束这种种尴尬,政府的“大病救助制度”和慈善机构的慈善作为,无疑是目前最值得考虑的出路。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房价调控目标会否成“浮云”?
公众善意怎经得起炒作欺骗?
由利比亚看无主权就无人权
食品行业也该召唤“道德的血液”
公开干部电话缘何纠结?
“96%公路不收费”何日能实现?
西方能否把卡扎菲“炸”下台
各地为何“纠结”房价调控目标
“盐荒”过后当有所思
食品安全监管如何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