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上的“新闻联络员”
(十八大·现场)中共十八大上的“新闻联络员”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吴晶 华春雨 傅勇涛)“您好,这里是十八大新闻中心。”
“您是哪家媒体?”
“请稍等,我们马上把证件送到中心门口。”
几天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的外国记者接待处忙碌异常。截至目前,报名采访十八大的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人数已达1700多人。
新闻中心是世界了解中共党代会的重要窗口,而这里的“新闻联络员”就是中外记者看到的“第一道风景”。
“对新闻中心给记者提供的帮助我非常满意。”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驻中国分社记者哈维尔说,新闻中心非常不错,我们投入了很多力量来报道十八大,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外国记者接待处旁边是港澳台记者接待处,负责人李安说,他们每天从早8点工作至晚10点。所有人必须保持手机畅通,记者随时到随时要为他们办理手续。
李安曾经参加过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港澳台记者接待工作。回顾历次会议,他感到大会“越来越开放,为记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致”。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中共党代会小组讨论第一次向港澳台和外国媒体开放;5年前的十七大时,开放团组有34个之多,记者不仅可以旁听,还有半小时提问时间。同时,十七大新闻中心还首次开通网站,免费提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的新闻产品及信息……
在新闻中心,中外记者不仅体验到开放的氛围和周到的服务,更能找到丰富的新闻资源和采访机会。
“对于中外记者提出的众多采访申请,我们新闻中心正在抓紧联系代表,一旦落实,会第一时间通知中外记者。”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表示,与十七大相比,这次安排的采访内容将大大丰富、场次也将大大增加。
在新闻中心之外,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的陈忆多代表也在代表团驻地兼职当起了“新闻联络员”。
陈忆多告诉记者,代表团来京前,“新闻联络员”就与海南全省的代表进行了沟通联系,征询他们感兴趣的议题。代表团到达驻地后,“新闻联络员”也多次就媒体申请的采访时间及话题联系各位代表。
“我的职业是记者,我能够比较专业地配合‘新闻联络员’做一些工作,例如,围绕收入分配、深化改革、党内民主等话题,我可以帮着沟通一些相关领域的代表,帮助一些代表克服接受采访的紧张心理。”陈忆多说。
今年38岁的陈忆多连续报道过近10年的全国两会,也参与过中共十七大报道。他深切感受到近些年来,盛会越来越开放的变化背后,凝结着“新闻联络员”的“沟通桥梁”作用。
“代表想表达的内容和记者能采访的主题,通过‘新闻联络员’的角色有效地衔接起来了。彼此的沟通加强了,代表的‘声音’表达更充分。”他说。
陈忆多感到,近年来,无论是两会还是党代会,越来越多的百姓话题受到关注,代表面对敏感问题越来越“放得开”,在媒体前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话题敢于表达看法和观点,这是和过去相比变化最大之处。
愈加开放的盛会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记者从新闻中心广播电视服务室了解到,截至6日,登记公用电视信号需求的海内外媒体已达到29家。工作人员说,名单中还首次出现了越南的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