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本期策划:新华网时政频道 本期责编:张雪花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做了好事反被嘲笑或怀疑动机,更有一些人因行善而背上沉重的成本负担,由此,不少人感慨:好人难当。人都说,世人还是好人多,我们究竟是不想还是不敢做好事?如何让当好人不再难?破解这一窘境各方该如何发力? …[详细]
      做好事反被嘲笑怀疑,不正常!
  据媒体报道,捡到170多个钱包归还原主并多次为生病孩子捐款的南京“最美环卫工”沈现台,近日给媒体发去短信,希望求得表扬,哪怕是一本荣誉证书。他这么做是因为做好事得不到周围人认可,反遭嘲笑。“邻居和同事说,你不是整天做好事上报纸吗,怎么连个奖状也没有。人家做好事的都有奖励,你这好事做得莫名其妙,你太傻了。”近年来,做好事被嘲笑或被怀疑动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增加了行善者的心理成本,也让不少人担心:当今社会是否缺乏做好人好事的环境? …[详细]
  调查中,68.3%的人表示做好事被嘲笑或遭质疑的现象较多,其中20.2%的人表示“非常多”。上海80后白领张毅说,“我有时候也怀疑,在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做个好人?有一次我捡到一个笔记本电脑,特意找到了失主,可失主连句‘谢谢’都没有!身边人都笑我‘傻’,说还不如自己留着,做好人连句‘谢谢’都没捞着。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详细]
      我们是真的不愿行善吗,非也!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丧失道德底线,不知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反而恩将仇报,让善良的人蒙受损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张登浩老师指出,人们其实不是不愿意行善,而是担心被伤害。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这非常自然。如果行善者得不到好报甚至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真的会让善良的人对行善望而生畏。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安新博士表示,中国社会长期是熟人社会,直到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以后,城市里一下充斥着很多陌生人。城市变成一个充满陌生人的异质性社会。对此,政府和社会没有做很好的应对。人们往往不得不支付很大的社会交往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就体现为不信任与无序。 …[详细]
  “生活环境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徐平认为,我们过去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诚信缺失者要付出很高的风险成本。今天的中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情世故相对淡漠,不讲诚信者的收益可能大于其风险成本,这也会打击人们讲诚信的热情。 …[详细]
      想让好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诚信的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但维护一个社会的诚信,仅靠良知是不够的,还需要硬性的约束。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认为,社会诚信必须用法治加以保障,诚信并不是纯粹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它与法律密不可分,一些严重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民事上的违约和诈欺,刑事上的诈骗、渎职、遗弃、虐待、侮辱和诽谤等,无一不是对诚信的背叛,法律的惩处为诚信提供了最有效的维护。 …[详细]
  无可否认,诚信缺失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首先要建立社会的诚信体系,诚信的缺失导致了人们都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的心理和动机,不相信还有不求回报的助人行为;其次,要严惩那些恩将仇报的行为,不要让行善者受伤害;第三,要重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要让社会交换成为所有行为的准则。要相信,纯粹的利他行为是存在的,不仅在过去,现在、将来都会存在。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安徽现象":4年涌现488名"中国好人"
· 好人应当受到尊崇和礼遇
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学生点燃"爱心火炬"
只为好人洗冤,还远远不够
话中音
  政府出面建立“兜底”机制,用社会乃至行政法规的力量去呵护宝贵的道德良知,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网友周密
  最重要的是改变不敢做好人的社会环境。
——网友王维
  让我们跟着好人做好人。
——网友邓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国人,不以善小而不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想做好人好事的人还是犹豫了顾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哀。我们笃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太多的人还是一心向善想做好事的,只是被现实语境中的一些“不正常”因素暂时扼制,不敢了。共同营建“向好向善”的社会风气环境,迫在眉睫,这需要我们从法律从诚信从我做起,合力改变。
网友互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日本电器巨头业绩巨亏,是否临近黄昏?
渣打招聘看"爹"行事 就业歧视赤裸裸
你愿意做“好人”吗
如何拔掉“萝卜招聘”的“根”
渣打招聘看"爹"行事 就业歧视如此赤裸裸
上班说方言 你说行不行?
如何看“大学造就亿万富翁”?
你不来,我不往,俄美关系陷"冰冷期"?
王老吉,加多宝,你喝谁?
美女作家微博爆粗口该不该被“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