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本期策划:新华网时政频道 本期责编:苏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40多年前,毛泽东描绘了一幅遨游天地的浪漫画卷。6月24日,随着“神九”上天、“蛟龙”入海,中国航天员和潜航员同时在太空和海底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中国人拓展了探索天地宇宙奥秘的疆域。这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不但扩展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空间,也为中国在太空和海底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详细]
      上九天揽月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详细]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交会对接是建造空间站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手动对接成功意味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表明我们具备了空间站建设的基本能力。”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表明中国从研发、设计到制造、运行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体现了一个航天大国的实力。 尽管比美、俄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晚了近半个世纪,但中国人对发展空间技术充满信心。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中国计划于2020年前后发射并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继续从事和平开发太空的工作。“中国的空间站不仅是中国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也会敞开大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平台,为世界科学进步、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周建平说。 …[详细]
      下五洋捉鳖 蛟龙号成功下潜7000米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为叶聪、刘开周、杨波。7000米深度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最大设计深度。 北京时间24日4时30分,“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举行了试航员出征仪式。5时,下潜试验正式开始。5时24分,潜水器布放入水,5分钟后开始注水下潜。8时55分,“蛟龙”号下潜深度已达7005米,随后在7015米的深度第一次坐底。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经4次下潜试验就突破7000米深度,说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他说:“这支队伍是一支英雄的队伍!” …[详细]
  作为深海探测的重要工具,载人潜水器是各国海洋勘探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蛟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而它们的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也不过5000米。“蛟龙”一次次破纪录的深潜,无疑拓宽了中国深海科研空间。从刚起步时的50米到去年的5000米,再到如今的7000米,这条“中国龙”证明其有能力在全球99.8%的海底游弋,对中国开展海底勘探、了解海洋生物乃至生命起源研究构成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骄人的成绩表明,在走向海洋的征程中,中国科技奋起直追,中国深海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上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又迈出重要一步。7000米级深潜是里程碑,但远非终点线。要实现制造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目标,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中国科技仍需再接再厉。 …[详细]
      “上天入海” 中国拓展探索疆域
  好事成双,中国一天内实现的两大科技成就引得一片赞叹。无论神九飞天还是蛟龙入海,都是可喜可贺。无论是空间实验站还是蛟龙号,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很好的试验平台。空间实验站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工条件,同时也可以成为进一步探索空间科学和天文学的基地;而蛟龙号的成功深潜为今后的海洋研究开辟了道路。此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验证天宫一号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等,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而蛟龙号的成功下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重大战略意义。“上天入海”对提高中国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有裨益。 …[详细]
  这两项科技成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不少人联想到了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4日正值中国的端午节假期。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天问》中,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古代史事等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涉及宇宙的创造和演化。这是中国古人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一次展现。正是受这种好奇心的驱使,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不断为人类的科技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今,中国的科技史又续写新的篇章,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在科技领域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放创新的见证。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实拍女航天员首次在天宫一号值夜班
· 上天揽月,下洋捉鳖 中国牛!
“上天入海”中传递出的中国自信
蛟龙与天宫上演穿越海天对话
话中音
  “蛟龙”下潜7000米和“神九”对接是同一天,对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新社
  新兴亚洲国家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其技术成就:24日,中国的人造潜水器“再次创造了历史纪录”,下潜至7020米的深度,这是“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同一天,中国进行了首次载人宇宙飞船的手控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意义非凡。
——南非《新闻24小时》
  上天下海同一天创纪录,中国对外展现科技实力。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派汕对媒体表示,中国在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在宇宙和海洋的大国崛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派汕认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科技快速发展,多项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和作出的贡献日益增多,今后可以在探索外部世界上发挥重大作用,为全人类造福。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项中国人参与的科学探索活动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太空和大洋这两个尚未充分利用空间的活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丰富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宇宙的梦想和实践。
网友互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查处“吃空饷”究竟难在哪里?
民资"新36条"落实细则本周收官
高考状元该不该宣传?
穆巴拉克“死讯”牵动整个中东
楼市调控关键期,严防投机不动摇
天价地王重现 警惕楼市新躁动
从我国首部“官德”丛书说开去
“上天入海”见证中国自信与实力
拿油价上涨说事的行业,该降价了!
三问“弹性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