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近日,有记者在石家庄某男科医院化验时,用绿茶替代了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并被要求花费高额费用进行相关治疗。茶水“发炎”了?事件一经披露,一时间舆论哗然,全社会再次掀起对医疗行业的质疑高潮。8月1日,卫生部新闻办相关负责人称,5年前已有类似案例,当时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认为,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误导公众。 …[详细] |
|
医生给患者看病,是基于患者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说,患者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给医生提供虚假捏造的病史。同样,化验部分接受标本,是默认患者提供标本的真实可靠。如果有人拿来一瓶液体,告诉检验人员是尿液,医生绝对不会想到是茶水的。人的尿液形形色色,检验人员不可能先尝一下,识别出是不是尿液;而检测仪器也是默认尿液的,并没有事先确认是不是尿液这一功能。而且,很多茶水或者饮料看上去清澈,其实里面有很多微小粒子,这些粒子在仪器里或者显微镜下跟尿液里面的白细胞非常类似,仪器区别不开,因此,用非尿液的茶水或者别的什么饮料当成尿液去检测,十有八九会检测出有问题。 …[详细] |
一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怎么是记者的错?连尿和茶都分不出来的设备和医生居然还有理了?”事实上,不是分辨不出来,而是有没有必要进行分辨。可以想见,如果医生对患者所说的话、送检的样本都充分存疑,并逐项辨别检测,将会浪费多少的医疗资源,又会给病患在时间精力和花费方面带来多少不必要的负担。很多医院其实已经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为了避免日后可能的纠纷,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检查已经“一个都不能少”了。 …[详细] |
其实,目前公众对私立医院的信任度普遍不高,对各路“男科医院”的医术、医德,尤其持强烈怀疑的态度。对这类医院进行揭露性的报道,本身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而上述媒体的调查报道,走访了数家私立男科医院,所掌握的信息也算比较翔实,已经足以揭露这一行业的黑幕。记者亲身假扮患者就医,其目的或许是要以最直接的证据,把医院非法行骗的行为彻底做实。然而,恰恰是以绿茶代替尿液送检的做法,使做实证据的目的落空,并再次引发舆论对媒体职业伦理的质疑。揭黑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揭露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黑幕,越需要媒体在揭露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揭黑就可能变成“黑揭”,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黑幕的目的。 …[详细] |
舆论监督应本着科学精神,要尊重事实,而不能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君子,然后再对别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因而,用绿茶替代尿液,以这种失实的事实来检验医德,偏离了舆论监督的本义,不但恶化了本就失常的医患关系,而且有失媒体的社会责任。其实,纵观记者导演的这出戏,和媒体一直抨击的“钓鱼执法”并无本质区别。于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当我们自己本身也陷于“钓鱼执法”的不义之中时,又有何理由、有何底气再来指责有关部门的“钓鱼执法”呢?
…[详细]
|
老百姓掏高价钱到大医院看病,一个基本潜台词是存在一种信赖。不可想象的是:堂堂公立医院里面的泌尿科,居然是由一个没有行医资格的人承包下来的;黑诊所开进了大医院,这些唯钱是图的游医把患者“没病看成有病,小病看成大病”,只因为向管理者分了一杯羹,便可以被纵容……这样的医疗秩序混乱、肿大到了何种程度!“茶水发炎”再度登场,让我们再度廓清了一个常识:规范、健康的医疗市场秩序,是医疗管理部门天然的、第一的要务,在此前提下,才能谈及医疗事业的壮大与发展,万万不可将自己当成医疗产业化的主角。屁股一定要坐正,任何本末倒置的思路与举动,都注定要为“绿茶检出前列腺炎”的闹剧留下滋长的空间,市场秩序肿大,哪里都可能“发炎”! …[详细] |
当再次发生茶水发炎事件时,卫生部坚持记者误导公众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记者的确需要反思。但同时,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记者预设主题中的故意误诊和过度医疗是否存在呢?记者之所以拿茶水当尿液,其实是想揭穿一些医院故意误诊和过度医疗的情况——在诊断时故意把问题说得很重;在治疗时习惯于下猛药。虽然,这样的做法为人不齿,但对于一些唯利是图的医院来说却是赢利的渠道:故意误诊意味着患者要做更多的治疗;而过度治疗则意味着患者要支付更多的成本。于是,一些医院放任机器出错,放任医生开药,只要自己能从患者身上多拔几根毛。 …[详细] |
|
|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10192
|
|
|
其实,在“茶水发炎”再次发生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双重反思。一是当事的记者需要反思。开展舆论监督,揭露丑恶现象,是记者的职责和权利。但是,记者的调查方法,既要符合科学规范,也要符合道德规范。以茶代尿的做法,使记者面临技术和道德的双重尴尬。二是医院和相关监管部门也该反思,是否存在故意误诊和过度医疗,是否存在对机器的过度依赖和对患者的过度冷漠,是否存在把患者当成盈利的对象,在患者身上撒盐的恶劣行径。如果没有后一重反思,则“茶水发炎”的策划效果还没有体现,记者的用心也就落了空。而问题可能依然存在。
|
|
|
网友互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