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真是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农村,流行于上世纪的撤并学校集中办学就是某些地方农村的一大特色,它直接造成了农民教育隐性投入的增大,也是农村学生失学新潮的起原。我想,如果是在城市,有关部门断然不敢让学生没有课桌,否则家长们是不答应的,密集的社会舆论也是不答应的,但农村不同了,我想,如果不是有良知的记者去关注这些小问题,谁会去管农村学生没有课桌的问题呢?一定没有。恐怕学生们都得年年去背着课桌去上学。 …[详细] |
没有别的原因,此种状况只能用一个“穷”字来解释。乡镇穷,县里穷,地方财政无力承担义务教育经费开支。回过头去看,2001年政府确立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虽然落实了办义务教育的责任,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几年间也有了快速增长,但由于财政对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加上政府间的分担比例不是很合理,事实证明,“以县为主”的体制安排已经不适应当下形势了。 …[详细] |
我们都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事实却是学生“自带课桌去上学”的辛酸故事从来没有停止过。先是陕西澄城县,后是河南孟津县,如今又是湖北麻城。诸如此类现实的背后,不仅是对义务教育“打折”,更是地方政府的失职——只注重短时政绩效应,却忽视教育方面的投入。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孩子们不得不选择“自带课桌上学”,家长和老师们谈及课桌的叹息让人感慨,更令人心酸的是,有位送孙女报名的爷爷说:“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能看到孩子们不再扛着课桌去上学。” …[详细] |
让学生自带课桌上学不能说是真正的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但要减免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等费用,还应为他们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配备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是实施义务教育最起码的条件,否则那还叫义务教育吗?此种打了折扣的义务教育,令人啼笑皆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豪言壮语,早已耳熟能详,遗憾的是耳闻目睹的事实,往往与之背道而驰。其实一些地方哪里是教育为本,是GDP为本、政绩工程为本;穷的偏偏就是教育,苦的偏偏就是孩子。 …[详细] |
此事曝光之后,相信孩子的课桌问题很快就能得以解决,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能否因此而作出属于自己的反思——如果检查验收可以更深入细致,自带课桌何至于蔚然成风?如果检查验收不是一阵风,怎能形成如此令人赧颜的“独特景观”?最起码,在开学之时摸底排查一番,也未必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我想,这样的要求应该不算太高。 …[详细] |
这些年来,国家在如何让适龄孩子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上,投入了大笔财政资金,但补助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真正按人头惠及每一位学子,一线师生是否切身感受到了政策温暖,这些不是从各地教育局官员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中能体察到的。读书关乎命运,对中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教育、财政和监察部门需要联合建立严密的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流向监控制度,施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否则,就会出现“学生需自带桌椅上课”、“涂料的钱都是由教职工垫付”的闹剧。 …[详细] |
|
|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103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