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一个人要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力量的一分子、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而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来完成。现代教育不仅是内容的教育,也是方式、理念、思想等的教育。即便是内容上,学校教育也更容易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因为最新的知识、思想、理念等会更快地进入到教育之中。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理念,而且变化速度飞快,单独的、个人的教育很难应对社会中的种种挑战;另一方面,特殊的现象永远存在,但是在任何国家,这都不是主流,按照比例来说,都是极少数。并且个人的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环境、体系配合,对于教育者的要求自然也不低,不可能大范围的适用。 …[详细] |
“桃花源”式教育,听起来很美,真能逃离应试式教育高压?难道就不怕跌入无目标的陷阱?!学校教育虽有不足,但其自有强于“私塾”式教育的优势,那种众多孩子在一起学习嬉玩的环境,那种注重团结、纪律、合作的氛围,那种由专业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优势等等,这些自建的“桃花源”能提供给孩子们吗?显然不能。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拢”在一起,不符合孩子的阶段性成长规律。家长直接教孩子,孩子能否接受消化?家长的教学能力是否胜任?如今,有几个娇惯的独生子能长期接受家长的自律管教?! …[详细] |
如果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家庭都是孩子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所学校,改变也就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如果从世界发展趋势来说,从义务教育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应尽的义务成为一种共识后,将小孩交给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共学校也就成为主流的选择,即是主流就不能完全堵住非主流,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当初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都不认可在家上学,后来随着“在家上学”潮流的发展都放开了许可的口子的原因所在。通过纵横比较可以看出,在家上学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走向“桃花源”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正是原本教育的回归,或是家庭教育在新的情境下的发展和创新,是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多样的教育的回归,世界上这股潮流的主导价值取向是建立以孩子为中心的学校。 …[详细] |
社会上对这些人的探索性行为,不能以刻板的观念评价。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发育、对自然的兴趣、对社会问题的感知又何尝不是教育?何谓优质教育,的确可以有一般的普适标准,然而最终要看是否适合于某个具体孩子的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需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应给这样的探索以适当的空间与包容,就会使单一的教育生长出多样性,就会使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转变,就会让更多不自主的人变得自主。他们的作为本身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也为其他公共教育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参照。多种形式、多样性的学校本身是形成教育良性生态的前提和保障。 …[详细] |
从深层次说,此次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低抽薪,而非扬扬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详细] |
这七对父母的探路式创新其实在倒逼现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敦促我们反思现行的学校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确实问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天性的压制,对个性、创造力、独立思维的束缚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满足多样化教育的要求。增强对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爱心与合作教育,减少性格和人性的自由压抑,多关注孩子的个别化需求,发挥学生的专长,切合对象因材施教,创导一种宽松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学习环境,每一项内容都不容忽视。 …[详细] |
|
|
//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108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