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5年08月17日 05:49:07 来源: 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又对江西扶贫攻坚提出新要求。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决战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担当起扶贫攻坚时代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就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担当起扶贫攻坚的时代使命。

  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革命老区往往是山区、贫困地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我们理应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决不能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江西是革命老区,赣南原中央苏区是全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2011年颁布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掀开了老区发展新篇章。江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搬迁移民、“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村庄整治等扶贫工程,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38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276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江西仍有25个扶贫工作重点县、276万贫困人口,而且贫困程度深、发展难度和返贫压力大,亟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让老区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习近平同志强调,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对于江西来说,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政策集成与基层自主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支持相结合,推进扶贫开发精准实施、精细管理、精确到位,确保江西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拉分、不拖腿,确保老区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江西要重点打赢“三大战役”,力争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2019—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按照突出产业扶贫、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实现扶贫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实施精准支持产业扶贫。根据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龙头”企业,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培育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建设果业种植加工、优质生猪及肉制品生产加工、草食畜禽产业、有机山茶油、蔬菜和花卉苗木“六大基地”。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红色、乡村、休闲“四大旅游”,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强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增强扶贫对象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整合涉农资金,向支持产业扶贫倾斜。统筹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政策资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发展现代农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

  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各项救助制度。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加强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强化教育救助,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平等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殊救助。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慈善救助。

  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调推进,统筹贫困地区一体化发展,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实施精准改善条件扶贫。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对不宜居住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安置等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将贫困户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加快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改造通县、通乡、通村“三通公路”,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有效解决运输难、行路难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和自然村通信信号全面覆盖。抓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末端建设,打通连接贫困群众家庭的“最后一公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容村貌整治,美化净化农村环境,提高贫困村群众生活质量。

  推进扶贫攻坚精细化管理

  推进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扶贫机制,把各类资源和要素配置好、利用好,确保取得实效。

  落实工作责任。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级协调、县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约束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贫困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财力以及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

  实行动态管理。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加强监测评估、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鼓励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完善进退机制,使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坚决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建立精准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深入了解贫困特点和原因,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扶贫帮困真正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加大统筹力度,建立扶贫资金立项使用竞争机制,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做到项目、资金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金整合效应。深入推进对口帮扶等扶贫工程,健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的激励机制。

  坚持内外兼修。承接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推动重大政策落地,把中央的特殊关爱转化为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中央部委对口支援深度对接,使对口援建地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形成双向互动,实现最大效益。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依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独特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振兴发展的“造血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激发振兴发展活力的“造血机制”,让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作者为江西省省长)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134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