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古今丝路上永不凋零的罗布麻

2015年09月20日 14:48: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0日电(张晓龙)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尉犁县,公元前68年,西汉将领郑吉率部在渠犁一带积谷屯田,丝绸之路南北通道相继开通。

  行旅过处,一种不起眼的植物在盐碱地上顽强生长。每年5月,这种植物都会绽放出朵朵粉色的小花,花香并不浓郁,身姿也不妖娆,但它有个听来颇为神秘的名字——罗布麻。

  当年西出玉门的使团商队曾和道旁丛生的罗布麻产生过怎样的联系,在已有的史料中并无详细记载,但对长期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罗布人来说,罗布麻绝不仅仅是株普通的植物。

  由塔里木盆地北缘蜿蜒而来的塔里木河历史上曾多次融入东面的孔雀河,再汇到浩瀚的罗布泊的怀抱,孕育出著名的楼兰、营盘等古代文明。如今楼兰不再,罗布泊早已干涸,但罗布麻却仍然在悄然生长,周而复始。

  “每到5月,人们总是会赶在第一场暴雨前去摘下绽放不久的罗布麻花,采回的花瓣被小心地收藏起来,一旦有人生病,就用热水冲服这些花瓣,大家相信罗布麻花拥有很好的药用价值。”68岁的罗布人后代斯拉木说。

  斯拉木的祖先栖居在罗布泊地区大大小小的海子间,“不食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

  渔猎是早期罗布人最重要的生存手段,因此,“最好的罗布麻总是被拿来编织渔网”,其次才会用于制衣、织毯、泡澡和装扮洞房。

  除了罗布麻的花,斯拉木说,“祖辈们还会将罗布麻茎皮剥开,将里面的白絮絮子放入水中煮上约1小时,之后再用纺车加工成或粗或细的线,混合着羊绒进行纺织,厚的能织成帕拉孜(意为地毯),薄的则做成袷袢(意为外衣)。”

  斯拉木称为“白絮絮子”的东西就是被麻类专家誉为“野生纤维之王”的罗布麻纤维,一种上等的纺织原料。追忆起祖先历经的艰难岁月,斯拉木动情地说,“没有了罗布麻,罗布人该怎样生活?”

  随着罗布泊地区的环境变迁,塔里木河水时断时来,海子渐渐萎缩,渔猎的日子难以为继。斯拉木的前辈缘河而上,迁徙到了塔里木河畔的喀尔曲尕。在这里,入渠的河水滋养了新开垦的田地。

  几十年间,斯拉木和他的儿孙们已经适应了农耕生活,罗布人后代不仅告别了渔猎、卡盆(意为胡杨木小舟)的时代,也与“万能”的罗布麻渐行渐远,但执拗的斯拉木还是会给孙辈们讲罗布麻的故事,就像父辈们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将部落、家族的记忆传给他时一样。

  罗布麻在罗布人生活中的角色已逐渐淡去,但对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人们而言,这株其貌不扬的植物依然是大自然给予的珍贵馈赠。每年6月底至9月初是罗布麻茶的生产期,在拥有上百万亩野生罗布麻的尉犁县,人们会趁着农闲来到河畔和碱滩上,采摘罗布麻叶,将采下的叶子送到茶厂老板刘晓瞳设在各乡的收购点后,一笔外快就到手了。

  事实上,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但凡有水的地方,再荒芜的土地也能见到罗布麻顽强地生长,它一直在成就着丝路人的梦想。

  2005年,刚从部队复员的刘晓瞳在库尔勒市开办了当地第一家快递公司,4年后,他从快递业退出,“一心想做个在当地资源性强的特色产品”,经过谨慎的思考,他将目标锁定到了罗布麻。“尉犁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在当时,罗布麻茶的推广效果并不好”,刘晓瞳关注到了当时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电子商务,决定用互联网释放罗布麻茶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次创业初期,由于资金有限,制茶师傅又难招到,刘晓瞳必须老板、工人一肩挑。杀青、揉捻、炒干……一个珠形茶的制作工艺就曾让他连续一个月昼夜开工,每天做废掉的茶叶就高达3吨。迈过制茶难题这道坎儿后,刘晓瞳与朋友合作在网上开设了专卖罗布麻茶的店铺,仅仅两年时间,他们的网店就在全行业居于领先地位。事业的顺遂转眼间就改变了生活的境遇,刘晓瞳笑称,“罗布麻使不少人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今年初,刘晓瞳担任了设在尉犁县达西村的电商协会副会长,开始用他的经验帮助当地培养电商人才,让包括罗布麻在内的当地特色产品从尉犁、从达西走出去。半年多的时间,电商协会的参训人数就超过3000人,60多家网店先后开业。为了促进当地电子商务发展,尉犁县政府也出台了面向电商的优惠配套政策,新建了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目前,37家企业、6家物流公司以及5家运营服务公司已经入驻该创业基地。

  两千多年前的丝路上,东方叶子的香气飘散在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今天,一架架东行的飞机将罗布麻茶从塔里木盆地运往全国各地,在精致的青花瓷茶具里,一颗颗珠形茶在水中缓慢晕开,舒展的罗布麻叶仿若重新回到了它在丝路旁的模样。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晓朋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811166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