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与荣耀——揭秘我军军功章的前世今生
【链接】
概说中外军功章
军功章是人们对勋章、奖章、纪念章等军事类证章的统称,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军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荣誉象征,其产生与发展同以战争为主的军事行动密不可分。从严格意义上讲,军功章对我国而言是地道的舶来品,而且其中勋章和奖章的产生也各不相同。
据资料显示,最早的勋章起源于欧洲,与伴随着十字军东征而兴起的僧侣骑士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14世纪中叶,这些由君主设立并用于奖赏贵族的宫廷勋章已经开始流行。像1348年英国设立的嘉德勋章,1429年奥地利和西班牙设立的金羊毛勋章以及法国的圣灵勋章(1579年设立)等都属于此类。近代以来,伴随着战争冲突的不断加剧,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相继爆发,参战国为了激励官兵纷纷设立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军事类勋章,比较著名的有用数十颗钻石和红宝石制作而成的苏联胜利勋章,用一盎司纯度23K黄金和白金铸造的列宁勋章;用缴获的火炮材料制作而成的英国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以及二战德军衣领处佩戴的骑士十字勋章等。
与勋章不同的是,奖章不仅出现时间较晚(17世纪),而且也是从对参战人员进行奖励的贵金属货币中逐渐演变而来。据考证,由于这些用于奖赏的货币有时会铸有战役的名称以示纪念,因此很多人将这种“纪念币”钻孔打眼并用线缀钉在衣服或帽子上以示荣耀,久而久之就发展为今天的奖章了。正是有了这个渊源,在西方古钱学的研究对象中,奖章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17世纪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铸造并授予参加纽伦堡会战军官金质奖章,这种做法为他人所效法。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也设立了一种与货币没有任何关系的特质荣誉奖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历史沿革和目前各国的实际情况上看,虽然勋章和奖章都属于国家对功勋卓著者的奖赏,但是二者的层次明显不同,前者的规格大多要高于后者,材质也会有所区别。
虽然军功章是近代以来从国外引入中国的,但是作为对荣立军功者的褒奖,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就先后确立了以“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战国策·秦策三》)为原则的军功爵制。
秦国更是将其细化为20个等级,并以“计首授爵”来推动其统一六国的进程。汉承秦制一路走来,随着这种军功奖励制度在王朝交替中的不断完善,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朝廷赏赐的马褂、花翎和顶戴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有了军功章的作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开始仿效西方所进行的近代军事改革不断深入,清朝政府于1863年颁布并设立五等11级的“双龙宝星”勋章,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立的第一枚勋章,也为中国的勋奖(赏)制度开辟了新的篇章。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也陆续颁布了《勋章章程》《陆海军叙勋条例》《陆海空军勋赏条例》等,设立了文虎、宝鼎、云麾等一系列制作精美且极具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勋章,中国军人的军服开始与“国际接轨”,一些“屡建特殊勋劳”的军人甚至会被授予勋刀,这与苏联立国之初将转轮版的红旗勋章镶嵌在毛瑟手枪和佩刀上制作为“荣誉武器”有着异曲同工的效用。(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