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准:“主旋律作品”如何迈向高峰?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宁 熊琳 张漫子)“《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百团大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正迈向高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作为我国独有的文艺作品类型,越来越多的优秀主旋律作品正在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杜绝恶搞“主旋律” 忠于史实最重要
近段时间以来,少数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弹弓打飞机”“裤裆里掏手榴弹”等恶搞情节引发了较大争议。
李准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要满足两个前提:第一,主要人物是真实的领袖人物;第二,重大事件要忠于史实。
李准介绍:“1987年,我国成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对这一领域影视作品创作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涌现出《开国大典》、《大决战》、《开天辟地》等优秀影视作品的同时,形成了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高潮。”
“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来,《东北抗日联军》和《太行山上》等电视作品,更是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大丰收,收视率与当时最热门的影视作品基本接近。”李准坦言,这些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正向“高峰作品”的水准迈进。
主旋律作品:“没收视不行 唯收视也不行”
满足两个创作前提还远远不够,“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还要有三个‘必须’:必须有敬畏之心,必须热衷于探求历史,必须崇德尚艺。”李准解释说。
李准举例说,编剧王朝柱曾创作出《长征》、《延安颂》、《辛亥革命》、《周恩来在上海》等18部优秀主旋律作品,“在创作《长征》剧本时,一集的稿酬只要1万元,而同时期许多编剧的价格是30万元左右。同剧组的主演唐国强、陈道明也坚持片酬一集只拿1万元。”
“除了敬畏,精品创作离不开对史实的深入了解。”李准说,以导演李文岐为例,他执导的《林海雪原》、《赵尚志》、《杨靖宇将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战历史题材,都源于他从小对英雄的热爱和探究。
怎样看待弘扬主旋律作品的收视率?李准认为,要看“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收视率,说明“主旋律”没人看,也就没有社会效益;但(恶搞题材)收视率高,也并不等于社会效益就好。
“数量不能代替质量,只有精品才能被观众和历史铭记。”李准坦言,真正实现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辉煌,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主旋律”影响力与播出窗口密切相关
“今年,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太行山上》、《东北抗日联军》、《黄河在咆哮》等电视剧收视率屡创新高。原因何在?”李准说,“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在8月15日前后播出的,恰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
“再比如,2010年央视播出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解放海南岛》,收视率始终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三点几,非常了不起。为什么呢?”李准解释,因为那一年是解放海南岛60周年。
“这些事实带给我们重要启示:收视率的高低离不开收视氛围和播出环境的营造,而氛围与环境和老百姓的兴奋点以及引导密切相关。”李准说,如果这些作品不是恰逢其时地播出,收视率不会这么高。“想让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影响更大、社会效益更好,在研究播出窗口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