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北现象”引热议 走出迷茫会有期

2015年03月13日 23:10:35 来源:新华网

(中国网事·锐话题)“新东北现象”引热议 走出迷茫会有期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冯雷 宗巍 徐扬 管建涛)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东北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曾陷入困顿和迷茫;上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使东北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再遭重创,国家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才使其摆脱困境;在国家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下的“十年快速发展期”后,本轮长周期的全球经济下滑,又让东北经济增速率先大幅回落。

  在这个“最先进入计划经济,最晚进入市场经济”的老工业基地,牵绊多年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华社年初对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做了深入的调查报道,在两会期间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未来,东北的改革如何突破?开放如何推进?创新如何激活?代表委员们说,走出“新东北现象”根本在于解答“改革创新之惑”。

     改革:要啃更多“硬骨头”

  由于错失减员增效等数次改革良机,辽西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曾连续多年巨额亏损,去年经破产重组后才重现生机。国企改革率先起步的东北,国有企业比重大,重化工业过重,初级产品较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偏低。改革还面临许多的“硬骨头”。

  “国企改革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就是国企比重大,国企改革既要解决效率问题,更要突出调结构转方式这一主题。

  与企业改革同步,城市发展也需要重新定位。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说,像七台河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推进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诸多复杂的发展难题。

  代表委员们说,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为切入点,努力通过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民营经济,服务业和县域经济是东北经济的三大短板”,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这些短板恰恰也是东北未来的巨大潜力,但潜力必须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等系列改革才能释放。

  “只有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说,辽宁已制定出台了重要改革规划和工作要点,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行政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

  开放:需拆重重“篱笆墙”

  2014年9月份修好的连接黑吉两省的一条水泥公路上,因担心道路被压坏,吉林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设置限高栏杆,对面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4个行政村村民的近1000万斤的玉米有路却运不出去。这只是东北经济开放发展过程中彼此封闭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东北,虽然许多地方都在说“外联内通”,但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依然重重难破。沈阳、抚顺同城化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由于新城建设步调不一致,出现多条“断头路”,污水处理厂、热源等公共设施也未能实现共同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软环境一直饱受诟病。有一次,东北某省召开的治理软环境大会上,一位省领导坦言,有的地方只注重招商,不注重安商、稳商和富商,存在着“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现象。

  以开放促发展,如今已成为东北许多地方的共识。

  辽宁葫芦岛市打破行政辖区的思维定式,依托“关外第一市”的有利区位,面向京津冀“经济圈”,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都本伟介绍,葫芦岛市主动与北京中关村协商洽谈,在绥中投资100亿元合作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成为首个中关村直接投资的全国区域合作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延边州州长李景浩介绍,近年来为了突破缺乏对外通道这个瓶颈,延边州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是“借港出海”,通过租借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的罗津港,将吉林省的货物运达日本海沿岸国家或我国的东南沿海城市;二是开辟多条陆海联运航线,加快发展图们江三角洲区域跨境旅游。目前,围绕珲春市的边境旅游红红火火,每年都有十几万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延边州旅游购物。

  创新:培育内生“橄榄树”

  几年前,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被称为“玉米塑料”的聚乳酸,本想在吉林这个玉米种植大省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然而事与愿违。无奈之下,这个成果最后被远在浙江的一家企业买走。

  无独有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持研究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项技术自2011年在省外实现商业化运营以来,又引起了国外20多家企业的关注,但在辽宁却一直未能落地。

  一方面创新成果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与东南沿海等地相比,东北的研发经费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非常小。即使在大连这座软件之城,研发经费占比也只有1.61%,不足深圳的一半,北京的三分之一。

  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创新人才“孔雀东南飞”……东北创新乏力的背后,还是体制机制在掣肘。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刘晓东说:“中央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辽宁转化率最低时只有23%,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

  “企业加快创新,必须破除原有的僵化思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说,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企业投入成本肯定会很高,但投入也有隐性的产出。“如果创新废弃物处理方式,把它很好地回收利用,也是新的资源。按照源头设计理念,加大环保投入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一致的。”

  “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我们必须走新路,这就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李希说,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核心任务。他说,今后辽宁将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依靠“两化”融合,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形成核心竞争力;依托辽宁科技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实力,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许召元认为,透过“新东北现象”,可以看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路径。专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即做好靠投资拉动扩大总量的“加法”,更要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简政放权提高市场效率的“除法”。

       只有做好“加减乘除”,才能打造东北乃至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新东北现象”症状已明,药方已定,只要标本兼治,有理由相信东北经济走出迷茫会有时。(参与采写记者:段续 高铭 杨青)

[责任编辑: 张天宇]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57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