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成代表:公共文化建设要少些“主观” 多“接地气”

2015年03月14日 11:09: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新成在两会期间表示,我国一些地方在公共文化项目建设上还存在主观色彩,建议多与老百姓的需求对接,多“接地气”。

    刘新成说,他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文化部门在提供文化产品方面与百姓的文化需求有不对接现象。许多农村书屋存在使用不足问题,大部分书由图书管理员或所在的县乡定向采购,虽然都是新书,但跟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相符。

    而一些地方百姓对电影下乡并无太大需求。“现在有的村家家有电脑,看电影很方便。但各县在公共文化支出一项里面,电影下乡的经费还存在,这个钱怎么花也值得研究。”他说。

    与此相反,诸如地方戏等广受农民欢迎的文化项目则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发展。刘新成说,“在河北、陕西一带,地方戏在村里非常受欢迎,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农民自己组织戏团演出,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可是我们的公共服务资金没有这一块。”

    为此,他建议,各地有关部门首先要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再根据需求决定投入,且资金投入要兼顾标准化和均衡化。同时,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理念,要把群众参与度作为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的核心评价指标。

    “在评价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绩效时,应该以文化项目吸引参与量作为最重要指标,而不是看投了多少钱,建了多少馆,买了多少书,提供了多少电脑。”刘新成说。

[责任编辑: 张明宇]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63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