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男女生肺活量下降都接近10%。”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委员忧虑地告诉记者。
比体质下降更令人忧虑的是,学生的意志力、心理健康、协作意识等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在调研中,不少教师向高小玫反映,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集体协作表现很难让人满意。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约一百年前,教育家蔡元培即已提出以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遗憾的是,学校体育迄今仍未能足够体现其健全学生人格的价值。”高小玫说。
诚如高小玫所言,学校体育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校长的入学致辞,很少谈及体育,即使提到也止于身体锻炼;体育课时最容易被挤占,大考临近时甚至被取消;对国家要求的“阳光体育一小时”,很多学校用早操、课间休息充数;欠发达地区体育设施、专业体育教师匮乏,体育课被虚设……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功利性体育竞技却在畸形发展,体育特长生被当作专业运动员训练,文化课被忽视;冠以学生名义的运动会也常常沦为专业运动员的角逐场。
学校之外,学生的课外运动更难保证。在高小玫对多个省份的调查中,每天课外活动超过一小时的学生仅占45%,且以低肢体运动、低合作性的棋类、电子竞技等为主,体育含量下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高小玫建议确立体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她说,体育有生物、教育和社会学三个属性,其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不可替代,对个体发展有重要的价值。体育的意义需要重新认识,要提高国民教育中德智体之“体”的地位,将其作为基本权利加以保障,以人的完善为考量,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