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2015年03月15日 07:46: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对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产能达6亿多吨且库存充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开放度提高,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粮食供需仍处紧平衡状态

    台盟中央建议围绕“五好”做文章

    台盟中央的调研显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具备种粮要素的农业劳动力匮乏和下降、传统合理的田间管理得不到传承和发展、农田耕种率不高、优质高产良种推广使用工作受阻、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浪费触目惊心,已成为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台盟中央提案建议,在“守好线,育好人,选好种,养好田,用好钱”上做文章,居安思危,提高粮食安全意识,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问题的唯一出路,而粮食产量则主要依赖于种植面积和单产。”台盟中央在提案中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应像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一样来死守。当务之急,各地应尽快摸清18亿亩耕地中实际种植粮食面积有多少,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国家级优良品种目录,采用财政倾斜、政策激励等方法来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范围,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以符合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的农业生产技术来防止新的耕地污染发生,“宁可牺牲一些目前利益也要横下一条心治理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农田。”

    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离不开农业劳动力。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在55岁以上,且素质堪忧,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像培养专科医生一样来培养现代职业农民,这才是农业生产好势头能够得以持续的重要前提。”提案中还提出,应确保农民可享受种粮补贴发放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公开性,以及优质生产资料供给,将优质高产良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农资用品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只有用好钱,才能合理有效,真正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守得住“红线”才能端得稳饭碗

    黄巧云委员提出

    应明确耕地“红线”标准

    “耕地是吃饭的命脉,只有守得住‘红线’才能端得稳饭碗。”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黄巧云提出,在坚守好18亿亩耕地数量红线的同时,更要守好质量底线,保护和建设好耕地质量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黄巧云说,多年来,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良田,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之今后许多地方发展建设还要占用耕地,这将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巨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该因眼前利益,以牺牲耕地为代价。“虽然当前许多法律法规均对保护耕地有了规定,但是很多只有简单的表述,如执法权、执法范围等要素都不清晰。”黄巧云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法律法规,把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量进行细化和量化,明确省市县三级保护耕地的“红线”标准。一方面便于当地控制和使用好耕地;另一方面,也能对耕地保护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做到守好“红线”,端稳饭碗。

    四成耕地质量退化修复亟待加快

    万连步代表建议设耕地质量专项资金

    因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当前我国耕地质量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建议,加快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万连步表示,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及沿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污染问题存在。

    万连步代表建议,加快实施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议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广水肥一体化、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动应用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或土壤修复产品。加快完成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水肥高效利用有很大提升空间

       樊进军代表建议

    推广痕量灌溉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土施肥料的粗放式管理,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利用效率低下。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肥生产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50%,水肥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但即使世界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主要在地表进行,水肥的高效利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晋开集团董事长樊进军认为,当前我国节水农业虽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痕量灌溉,能够帮助我国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地下水肥一体化灌溉,达到水肥最优化配置,对于保证粮食安全、高效利用水资源、解决面源污染、白色污染问题意义重大。据他介绍,痕量灌溉是继微量灌溉(微灌)之后的更低更稳定出水的地下灌溉技术。解决了地下水肥一体化出水不均、滴头堵塞等难题,具有同等产量下比滴灌节水约50%,节肥约30%的能力,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责任编辑: 徐东明]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58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