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北京“二热”大烟囱存废之辨

2016年03月27日 07:35:05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据北京地方媒体报道,“西城区天宁寺‘二热’老厂区改造正式启动,新园区拟命名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园区内的‘二热’大烟囱将改造成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相关部门今起向社会公开征集园区LOGO和‘大烟囱’的改造思路。”

  其中,“征集的大烟囱改造思路,要求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在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以巧妙的设计开发烟囱全新的功能和用途,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有关方案将组织评审,给予奖励。

  北京第二热电厂(简称“二热”)大烟囱距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天宁寺塔仅144.6米,前者建于1976年,仅40岁,后者建于1119年,已897岁;前者高180米,后者高57.8米;前者以超出三倍的高度,对后者形成压迫之势,已被公认为文物建筑保护与城市风貌的一大败笔,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处理这样的问题,值得各方细加思量。

  天宁寺塔:

  北京近千年变迁的实物见证

  天宁寺地区位于北京西二环路西侧,因“天宁寺”而得名。

  据《中国名胜词典》载,天宁寺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创建,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年)改称“宏业寺”,唐开元时又改称“天王寺”;辽建南京城,并在天庆九年(1119年)在殿后建塔。金代名大万安寺,元末寺院毁于兵燹,殿宇无存,实心砖塔独存;明初重建寺院,宣德(一说“正统”)年改今名,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院内所存碑刻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北京城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天宁寺塔,是该地区且是北京近千年来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是研究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城址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是研究我国辽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地区现存的精美古塔之一,是北京著名的“中国名胜”。

  新中国成立后,天宁寺被工厂占用。1972年,北京市决定新建北京第二热电厂,选址在西便门外天宁寺前街。1976年,高达180米的大烟囱出现在天宁寺塔近旁。1977年,北京第二热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自此以后,天宁寺便被“二热”和居民区包围起来。特别是高180米的烟囱,给高仅57.8米的天宁寺塔,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环境污染。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在“西厢工程”(西二环的扩建改造工程)中,曾提出“把天宁寺塔亮出来”,对天宁寺塔周边进行局部拆迁整顿。但由于“二热”的烟囱与天宁寺塔距离过近,其在景观环境、视觉上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

  2009年,“二热”燃油机组正式关停。有关部门提出拆除原“二热”大烟囱,以弥补在历史发展中所造成的遗憾。可是,2015年末,“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提出“要在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引来各界关注与议论。

  天宁寺塔建于辽天庆九年(1119年),历代虽有修缮,但塔的结构和形制,以及大部分的雕饰,均为辽代遗物,弥足珍贵。

  天宁寺塔八角十三檐,为一实心砖塔。塔台系一方形平台,塔座为八角两层须弥座。塔座下层每面均雕有六座壶门形佛龛。龛内雕有狮首,转角处有金刚力士浮雕;上层每面雕有拱门或直棂窗。门窗两侧及其上部有金刚力士、菩萨像;转角处的砖柱上有浮雕降龙。

  塔檐的角梁为木质。檐瓦和脊兽均为琉璃制件。各层均缀有风铎(铃),每至风起,铃声叮咚,昼夜不绝。整座塔由两层八角形仰莲承托宝珠,构成塔刹。在整体造型,乃至局部的建筑手法上均表现出了辽代密檐实心砖塔优美而又极富韵律的建筑风格。

  可以想见,这座造型古朴凝重、雄伟挺拔的砖塔,矗立在当时的辽南京城中,无论就城市的平面布局而言,也无论就城市空间设计而言,它都为南京城平添了别具一格的壮美,也足见辽代规划建筑大师的匠心独具。

  也正因为其在诸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天宁寺塔在1957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热”大烟囱:

  是不是需要保护的工业遗产

  有关报道称,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二热”毗邻著名的天宁寺古塔,厂区内的大烟囱直杵天空,成了除辽代古塔外西二环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该负责人表示:“‘长’在市民眼里30多年的大烟囱不会被拆除,它将成为北京城发展的历史见证”,“今后,该中心与北京华韵天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将紧密合作,共同寻求现代工业遗存与历史文化遗迹有机共存的创新路径”。

  9年前,曾有文章以“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历史地区的复兴”为题,讨论北京第二热电厂及其周边改造。这就涉及“二热”及其大烟囱是否属于需要保护的工业遗产的问题。

  所谓工业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对其的定义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设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坊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他物质载体。

  以此看“二热”及其大烟囱——

  首先,历史价值,是指工业遗址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或某种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2015年3月19日关停的北京石景山热电厂,从1922年2月开始向京城送电,有着93年的历史,是北京最老的燃煤热电厂。50余年后,才有为北京局部区域供热的“二热”出现。只这一比较,“二热”的价值就不言自明。

  其次,科技价值,是指有关遗址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2015年3月20日关停的北京第一热电厂,建于1955年,为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新中国在首都建设的第一家高温高压热电联产企业。“二热”也无法与之相比。

  第三,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系指其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可是,“二热”在北京城市及人们的生活中,产生过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四,独特性价值,是指在选址、工场布局、机械和安装以及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惯等非物质遗产方面,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在这方面,与北京其他多座热电厂比较,“二热”也没有独特性可言。

  “二热”的大烟囱,包括其大体量的设施等,都直接侵害天宁寺塔景观,它只能说是北京文物保护中的一个败笔,也是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个败笔。

  第五,稀缺性价值,是指在工艺方面、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的独特价值,那些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在这方面的价值更高。以此看“二热”,显然,它并不具有工业遗产的稀缺性。

  综上所述,“二热”,包括其大烟囱,不属于需要保护的工业文化遗存。实践证明,它只是一个放错了地方的电厂。

  40年过去了,天宁寺塔的“噩梦”该结束了。大烟囱应该被拆除。在北京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上,“二热”的教训应该被认真汲取。

  “悟以往之不谏,识来者之可追”

  我们赞赏“新园区拟命名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因为有关方面看到了天宁寺塔在北京历史文化中的位置和价值,看到了它在中国名胜中的地位和名气。

  我们建议还天宁寺塔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切实保护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悟以往之不谏,识来者之可追”,建议拆除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且对天宁寺塔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二热”大烟囱。

  文物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它与其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建议园区归还在“二热”厂区范围内,原属天宁寺的地域,帮助天宁寺恢复原有的规模与历史风貌。建议“‘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将此列为创业起步的“一号工程”。

  “二热”原有厂房,大多仍可利用。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关停的电力工业建筑能够与天宁寺塔这处中国名胜的历史风貌相协调,而不是夺其景观,破坏其文化氛围。

  至于园区的徽标(即所谓LOGO)的设计,有必要从天宁寺塔的建筑及雕饰文化上寻求其可识别性、独特性及内在涵义。一定要看到,天宁寺塔在北京乃至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新园区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总之,我们殷切地希望园区能守护好天宁寺塔独一无二的价值,接续创造出一个新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科技园区来。前者是园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后者是园区必须努力奋斗的时代任务。□

  (作者:朱祖希为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袁家方为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

【纠错】 [责任编辑: 姚润萍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88371051